傣剧有什么特点呢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傣剧
  • 傣剧的表演,传统剧目多以唱为主,喜、怒、哀、乐,有简单的表演动作,或进三步,退三步,骑马、打斗、行船等,也有一些表演程式。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有了专业剧团,加强了各方面的艺术人才的培养训练,无论剧本创作、导演、表演、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传统傣剧只用打击乐伴奏,多由堂鼓(领奏乐器)、大锣、大钹、碗锣(即滇剧中之咚字锣)等组成,也有采用滇剧打击乐和象脚鼓、 锣等傣族民间乐器混合组成。潞西县傣剧团开始试用丝竹乐,以板胡领奏,并配以葫芦琴等傣族乐器。但至今多数演团体仍只用打击乐。

    傣剧的表演是在提炼本民族各种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表演技巧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傣剧的剧目,内容较丰富,题材也较广泛。有直接反映傣族人民活、风俗的歌舞小戏,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叙事诗改编的剧目,有上百出根据汉放章回小说改编或移植汉族戏曲的剧目,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上演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如《婚期》、《国境线上》、《金湖缘》等。

    傣剧音乐是傣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傣剧被誉为东南亚明珠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民族特色浓郁,充满阴柔之美,典雅之美和人情之美,几乎完全不受其他剧种音乐的影响。傣族笃信佛教,僧侣为教徒诵经时,是以朗诵性较强的唱诗形式进行的。这种僧诵的形式,由于诗文优美,押韵动听,演唱悦耳,故受到教徒的普遍欢迎。久而久之,演唱的曲调相对稳定下来,出现了“喊火令”、“喊数端”和“候达拉”等常用曲调。这些曲调,与支那山歌融合衍化,于19世纪四十年代在盈江形成傣剧基本曲调(戏调)的雏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傣剧整理改编和创作演出了《娥并与桑洛》、《海罕》、《竹楼情深》等一大批剧目。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较大的傣族村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傣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傣剧伴奏乐器象脚琴

    “象脚琴”傣族叫“定光”。1982年由潞西县文工队试制,并曾在《凉水亭》、《麦收时节》等剧目中作为主弦试用。象脚琴是在傣族民间弦索乐器笋叶琴(傣语称“定戛那”)的基础上,根据象

    2022-05-24

    傣剧伴奏乐器琴

    琴,傣族敲击体鸣乐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歌舞团制作并使用。将十四面大小不同、音高有别的,按一定音序编排在一起,分三排平置于前低后高、能折叠的梯形木架上。低音在前,高音在

    2022-05-24

    傣剧伴奏乐器排

    排,是傣、景颇、德昂等族敲击体鸣乐器。傣语称蒙省、耸。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等地。将五六面或七八面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按音高顺序吊挂在一个长方形木架上而成。木

    2022-05-24

    傣剧《竹楼情深》剧目简介

    傣剧。1985年国庆节时,德宏州傣剧团在芒市首演。编剧:潘震;导演:刀成明;舞美设计:武培根(特邀);音乐设计:龚茂春;刘汉柱由金保扮演,胡薇由万梅罕扮演,罕亮由张小冷扮演。傣

    2022-05-24

    傣剧《英纳斩蛇妖》剧目简介

    古时,勐达嘎索突然出现一条凶猛的蛇妖,多少民间少女惨遭蹂躏。百姓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勤劳勇敢的傣族小伙英纳在一欠狩猎中救下两名惨遭蛇姑吞噬的少女,他们在国王的“生日大摆”中禀告

    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