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剧的诞生相关介绍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黔剧
  • 黔剧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

    1950年,大定(今大方)县的扬琴艺人为配合“清匪反霸”运动,用贵州扬琴的曲调为秦腔剧本《穷人恨》配曲,用当地方言演,开创了黔剧的先声。此剧用扬琴、三弦、胡琴伴奏的调子,传达悲喜的剧情,歌曲台词通俗易懂,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1952年秋,黔西县扬琴艺人徐有三、封炳坤、李绍芝、魏利亨等,将婺剧剧本《百日缘》配以贵州扬琴唱腔,用当地方言道白,模仿京剧川剧的表演、锣鼓,演出获得成功,并取名为文琴戏。尔后,徐有三又将贵州扬琴的传统曲目《搬窑》整理改编成文琴戏排练,在该县武神庙为第一次区乡干部会演出,熟悉的乡音土语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这次演出被黔剧界认为是黔剧的诞生。

    1954年春,黔西县成立了业余文琴剧团。为建立文琴戏的观众基础,该团在以后的两年中,到全县百分之七八十的乡镇演出,受到普遍欢迎。随后,该团又到临近的金沙、织金两县演出,为观众喜闻乐见,并激起两县扬琴艺人的仿效。

    文琴戏和黔西业余文琴剧团的出现,引起了中共贵州省委和省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1956年5月,黔西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黔西县文琴剧团,贵州出现了第一个专业文琴剧团。

    1957年后,各地在黔西县文琴剧团的影响下,相继成立了专业或半专业文琴剧团,并于1959到1960年间举行了两次文琴戏会演,黔西县文琴剧团作为贵州的地方剧种出访了四川,到成都、重庆演出。

    1960年2月,中共贵州省委正式将文琴戏命名为黔剧,组建了贵州省黔剧演出团。同年五年,周恩来视察贵州时观看了该团演出的《卓文君》、《西厢记》选,同年6月,该团带《秦娘美》、《张秀眉》、《红旗食堂》、《女矿工排》、《搬窑》、《佳期拷红》、《葬花》等剧目晋京演出,尔后又赴上海、杭州公演,均受到欢迎和好评。

    1960年,贵州省黔剧团、遵义专区黔剧团和毕节专区黔剧团,联合排练了《半把剪刀》、《团圆之后》、《珍珠塔》、《双玉蝉》等其它剧种的优秀剧目,并创作演出了《山高水长》、《人民办案》等现代戏。1965年9月,贵州省黔剧团的《山高水长》,遵义专区黔剧团的《考幺女》,毕节专区黔剧团的《把关》、《开锁》等剧,均赴成都参加西南区话剧地方戏汇演。

    黔剧自诞生到80年底,20多年来曾先后创作、改编、移植、上演了大量剧目,其中,改编侗剧优秀传统剧目《秦娘美》,1960年拍摄成舞台艺术影片;创作的彝族历史故事剧《奢香夫人》,在编、导、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达到新的水平。该剧1979年9月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观摩演出,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曾荣获中央文化部戏曲创作、演出一等奖。还有苗族历史故事剧《张秀眉》,以及其它现代戏《山高水长》、《血披毡》、《考幺女》、《把关》等,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搬窑》、《珍珠塔》、《三难新郎》等都受到观众喜爱。

    猜你喜欢

    [黔剧]《解带封官》明武宗唱段:周元母子真可夸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黔剧]周元母子真可夸》戏曲谱

    2022-06-07

    [黔剧]多感得贤表嫂情深意美(《借亲配》选段)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黔剧]多感得贤表嫂情深意美》戏曲谱

    2022-06-07

    黔剧花旦崔燕鹏

    崔燕鹏,女,汉族,1941年12月出生,河北省清苑县人。中共党员。著名黔剧花旦,国家一级演员。1958年考入贵阳市黔剧团,1960年随团并入贵州省黔剧团。她嗓音好,个头高,形象

    2022-05-23

    黔剧伴奏乐器扬琴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是中国

    2022-05-23

    黔剧伴奏乐器引磬

    引磬,又称击子,《清朝续文献通考》中称云磬。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佛教寺院,尤以西藏、内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盛行。磬体用铜铸成,呈仰钵体,

    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