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的伴奏乐器大钹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壮剧
  • 大钹又名大镲,圆形(中间突起),铜制。两面为一付,每面直径约一尺。大钹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大钹声音宏亮,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奏,用法与大锣相近。大钹音量大而余音长,不宜演奏过密的音型。钹除汉族广为使用,在藏、壮、彝、侗、傣、景颇、佤、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传。

    钹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叫做“镲”。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钹源于西亚,早在埃及、叙利亚,以后在波斯、罗马等古国都有流传;在东方,先见于印度,后而中亚,据《北帝书。神武记》记载:钹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左右,随《天竺乐》传入中国中原。6世纪初期,铜钹在北魏民间已很流行,并很早就在梵乐中使用。钹在隋代九部乐中,已用于天竺、西凉、龟兹、安国和康国五乐中。

    到了唐代,十部乐中有七部用钹,尤其在燕乐中,还有正铜钹与和铜钹之分。在敦煌千佛洞的隋唐壁和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已绘有敲击铜钹的人像。明、清之际,钹是昆曲等地方戏剧中的伴奏乐器。

    猜你喜欢

    壮剧曲目百鸟衣

    《百鸟衣》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它叙述贫苦农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抢掠。依娌嘱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鸟,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为期,到州府相会。古卡历尽艰辛,制成百鸟衣后,

    2022-05-22

    壮剧曲目双状元

    《双状元》讲述了陆素珍因家乡遭灾流离失所,怀抱两个儿子、携带侄儿,背井离乡、投亲不遇,无奈之中卖了长子,小儿被强人所抢,留下两只鞋子,侄儿失散,流落街头。十六年后,长子大宝得中

    2022-05-22

    壮剧曲目夜明珠

    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物,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它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质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

    2022-05-22

    壮剧曲目布伯

    《布伯》是流传于壮族地区的神话故事。其中有散文体、诗歌体等不同版本。散文体的都在民间口头流传,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标题,有的叫《盘古》,有的叫《洪水的故事》,有的叫《雷公的传说》,

    2022-05-22

    壮剧曲目薛平贵

    薛平贵,民间传说中唐朝时期人物,出身贫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抛绣球选其为婿,其后,薛平贵从军远赴西凉征战,辗转成为西凉国王,回到中原与王宝钏相聚。

    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