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潮剧有过哪些名称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潮剧
  • 潮剧在历史上的名称,概而言之,有潮泉调、潮腔、潮调、潮州戏、潮音班、白字戏、潮剧等。潮泉调、潮腔、潮调,是明代的名称。

    “潮泉调”一语于明嘉靖年间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颜臣>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中。“潮泉”二字,是说戏文使用了潮州和泉州都通用的方言人曲,演唱起来两地观众都能听懂,属于“闽广相半”或“潮泉合调”。也有专家认为明代有一种新腔,叫“潮泉腔”,是潮剧早期的状貌。后来分化,泉腔演变成梨园戏莆仙戏,潮腔即是潮剧。《荔镜记》中,有些曲牌后面还标明“潮腔”。

    潮泉腔也有人称为潮泉雅调或时兴雅调。此一名称见于顺治刻本《荔枝记》,首页题为“新刻时兴潮泉雅调陈伯卿荔枝记大全”。也有人认为“潮泉调”本是潮调与泉调的合称。

    “潮调”一词见万历刻本《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也应是潮剧在明代的正式名称。另,由福建漳浦人蔡大所写的“做潮调,唱潮腔”,也可看出,潮调用“做”,当是剧种名称;潮腔用“唱”,是声腔名称。她们是有区别的。

    清代至民初,潮剧称为潮音,白字,潮州戏。

    潮音班之名,见之潮州李万利书坊刻本,《蔡伯皆认像会妻》一剧,上标潮音班本。“白字”之名见于民间,也见之王定镐《鳄诸摭谈》:“正音,西秦一类,不过数班,独白字以百计。”“潮州戏”,见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曰潮州戏”。稍后的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也引用这句话。

    “潮剧”之称,自19世纪就出现了。成书于光绪乙亥年(1875)的《粤游小识》,著者张心太写道:“潮剧所演传奇,皆习南音而操土风”。这是最早使用“潮剧”一名的文字。

    1940年,王永载发表于香港版《广东文物》上的《潮州民间戏剧概况》记述:“自七七展开神圣抗战以后,潮剧虽有一部分保持着固有的作风,但也有一部分以抗战为题材,倾向于光明的前路。”

    上述文章先后出现“潮剧”之称,说明“潮剧”一词早在19世纪就存在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戏曲改革工作全面展开。潮州戏也正式定名为“潮剧”,作为统一名称。而其他名称,只在带资料性、学术性的文章中才提到。

    猜你喜欢

    [潮剧]曾把菱花照(《扫窗会》选段 王金真唱)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潮剧]曾把菱花照》戏曲谱

    2022-06-07

    潮剧演员涂玲慧

    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有“天下第一袖”美称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涂玲慧莅汕为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的小学员传艺,令“小梅花”们眼界大开,得益匪浅。涂玲慧本次莅汕,主要是执导小梅花潮

    2022-05-25

    潮剧名家新秀陈秦梦演员介绍

    潮州市潮安县人,二级演员,应行小生。曾任广东潮剧院二团副团长,现为广东潮剧院一团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列为汕头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1965年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

    2022-05-20

    潮剧名家新秀陈鸿飞演员介绍

    陈鸿飞,男,1968年12月生,广东澄海人。1989年毕业于广东省汕头戏曲学校,工丑行,现为广东潮剧院一团三级演员,广东戏剧家协会会员。从艺十几年来,先后扮演了《闹钗》中的胡琏

    2022-05-20

    潮剧新秀陈光耀演员介绍

    潮阳市灶浦镇人,广东潮剧院二级演员,老生当行。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61年考入广东潮剧院青年实验剧团,拜名老生张长城为师,专工老生行当。1976年调汕头地区潮剧团,后调广东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