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剧的历史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湘剧
  • 明代成化年间,长沙是吉王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戏曲演出的繁荣。外来的戏曲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与本地区民间艺术、地方语言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这一包括“高”(高腔)、“低”(低牌子)、“昆”(昆曲)、“乱”(乱弹)四大声腔,唱白用中州韵、富有本地特色的剧种。

    高腔,是湘剧四大声腔的代表,源于江西的弋阳腔,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徐渭的《南词叙录》已有关于弋阳腔在长沙的记载,后逐渐演变成湘剧高腔。四百多年前,弋阳腔传入长江地区后,融合打锣腔等地方音乐,并在弋阳腔滚唱的基础上吸收青阳腔的滚调加以发展,逐步衍变成为湘剧高腔的。

    昆曲,在三百多年前,稍晚于弋阳腔传入长沙地区。那时有些班社既唱高腔,也唱昆曲。康熙三年和六年,既唱高腔也唱昆曲的长沙福秀班和老仁和班先后成立。

    乱弹,也叫“南北路”,其来路尚无定论。即南路二黄,北路西皮的总称。北路西皮在清乾隆初即在湖南流行。南路二黄(即徽调)在乾隆年间也已传入岳阳。并逐渐成为湘剧的一种声腔。

    低牌子,是一种字少声多,以唢呐、笛子伴奏的声腔。曲牌与高腔同名,旋律却完全两样,故艺人称为低牌子,以示与高腔有别。

    猜你喜欢

    湘剧名家田汉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

    2022-05-20

    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个人简介

    彭俐侬(1930-1985),湘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30年,卒于1985年,祖籍湖南长沙。自幼随父湘剧名琴师彭菊生学艺,早期受吴绍芝指点,后又从萧全祥学戏。她10岁登台,12

    2022-05-20

    湘剧人物徐绍清个人简介

    徐绍清,湘剧演员。湖南浏阳人。幼入老案堂班学艺。工老生。1938年后任湘剧抗敌宣传二队队长。曾在湘南、桂北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湖南军区洞庭湘剧团副团长、湖南湘剧院副院长兼艺委

    2022-05-20

    湘剧名家吴绍芝个人简介

    吴绍芝(1902~1944)湘剧演员,工小生。湖南宁乡人。9岁入长沙华兴科班,习唱功老生,艺名华钦。出科后曾拜言桂云为师。扮演《天水关》的诸葛亮,极能传神。18岁因倒仓从五云班

    2022-05-20

    湘剧名家王华运个人简介

    王华运是最后一位科班出身的湘剧表演艺术家,也是百年湘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王华运原名范罗生,1906年7月13日生于湖南宁乡,3岁时父亲病逝。1922年冬,王华运进入私人开办的华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