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的表演特点知识学习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湘剧
  • 湘剧的表演艺术,早期的高腔连台大本戏,重功架与特技。且融“百戏”、“杂技”、“武术”等于其中,如《目连》大戏很讲究“射叉”、“叠罗汉”、“爬竿”等技艺。青阳腔进入后,从偏重大锣大鼓的戏,变为也唱小锣小鼓的戏,特点是唱重于做,做工活气息很浓,程式化的动作不多,如《琵琶记》、《金印记》的表演艺术,至今仍保留着凝重、古朴的风格。

    昆腔进入以后,表演艺术又有所发展,吸收了昆腔载歌载舞的特点,唱做并重,舞台表演活泼多姿,如《白兔记打猎回书》、《破窑记・赶斋泼粥》,相传这是老仁和班小生杜三和喜保的创造,传演至今,仍有很大的艺术魅力。

    自从弹腔(南北路)进入湘剧后,在表演程式上有所加强,现了一批如《水擒庞德》、《五台会兄》等以造型、功架著称的剧目,增设了紫脸这个行当。紫脸始于仁和班的郭少仁。同时由于高、弹同台,高腔吸收了弹腔所长的做工和武打,弹腔则受高腔滚唱的影响,发展成长段流水,如《斩李广》中连唱四十八个“再不能”《程济赶车》中连唱二十四个"可怜主"以及《金沙滩》中的宝塔歌等。

    京剧进入长沙以后,曾有十八位京剧艺人参加湘剧班同台演出,湘剧艺人又向京剧艺人学习武功,并在弹腔演唱中吸收了京剧一些花腔,又一次丰富了湘剧的表演艺术。

    猜你喜欢

    湘剧名家田汉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

    2022-05-20

    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个人简介

    彭俐侬(1930-1985),湘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30年,卒于1985年,祖籍湖南长沙。自幼随父湘剧名琴师彭菊生学艺,早期受吴绍芝指点,后又从萧全祥学戏。她10岁登台,12

    2022-05-20

    湘剧人物徐绍清个人简介

    徐绍清,湘剧演员。湖南浏阳人。幼入老案堂班学艺。工老生。1938年后任湘剧抗敌宣传二队队长。曾在湘南、桂北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湖南军区洞庭湘剧团副团长、湖南湘剧院副院长兼艺委

    2022-05-20

    湘剧名家吴绍芝个人简介

    吴绍芝(1902~1944)湘剧演员,工小生。湖南宁乡人。9岁入长沙华兴科班,习唱功老生,艺名华钦。出科后曾拜言桂云为师。扮演《天水关》的诸葛亮,极能传神。18岁因倒仓从五云班

    2022-05-20

    湘剧名家王华运个人简介

    王华运是最后一位科班出身的湘剧表演艺术家,也是百年湘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王华运原名范罗生,1906年7月13日生于湖南宁乡,3岁时父亲病逝。1922年冬,王华运进入私人开办的华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