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角色行当介绍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湘剧
  •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湘剧角色行当

    湘剧角色行当有生、旦、净、四行,各个行当又各有若干分支,都有其独特的技艺。生角居各行之首。小生中罗帽、文巾,雉尾、盔靠俱全,有穷、文、富、武四做派。唱用假嗓,念带本音,不掺土语,尤重做工。如穷小生戏(俗称“烂布子戏”)《泼粥》中之吕蒙正,《金印记》中之苏秦,《打侄上坟》中之陈大官等,表演松弛自如,很有生活气息。又如《打猎回书》中的娃娃生,一段高腔合着一段舞蹈,舒眉亮眼,转带摇翎,抬腿过额,旋步若风,飒飒英姿略带几分稚气,自然而逼真地表现出十五、六岁的少年将军天真活泼的性格。这种高腔与舞蹈紧密结合的表演艺术,传自名小生杜三,后来五云班李芝云、华兴班吴绍芝,都以此驰名。建国后,陈剑霞继承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奖。五云班柳介吾在《祭风台》中拖鞋行走的趿鞋路,仁寿班陈绍益在《金沙滩》中金鸡独立的船路,普庆班盛楚英在《金马门》中脚踵作步的醉路,都是很富特色的艺术创造。清华班言桂云的唱工,曾以“云遮月”的嗓音被人称为"南叫天"。建国后,徐绍清又发展了湘剧老生的演唱风格,在扮演《琵琶上路》中张广才时,滚唱数十句一气呵成,行腔走板,有如高山流水,响遏行云,曾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奖。

    猜你喜欢

    湘剧名家田汉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

    2022-05-20

    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个人简介

    彭俐侬(1930-1985),湘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30年,卒于1985年,祖籍湖南长沙。自幼随父湘剧名琴师彭菊生学艺,早期受吴绍芝指点,后又从萧全祥学戏。她10岁登台,12

    2022-05-20

    湘剧人物徐绍清个人简介

    徐绍清,湘剧演员。湖南浏阳人。幼入老案堂班学艺。工老生。1938年后任湘剧抗敌宣传二队队长。曾在湘南、桂北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湖南军区洞庭湘剧团副团长、湖南湘剧院副院长兼艺委

    2022-05-20

    湘剧名家吴绍芝个人简介

    吴绍芝(1902~1944)湘剧演员,工小生。湖南宁乡人。9岁入长沙华兴科班,习唱功老生,艺名华钦。出科后曾拜言桂云为师。扮演《天水关》的诸葛亮,极能传神。18岁因倒仓从五云班

    2022-05-20

    湘剧名家王华运个人简介

    王华运是最后一位科班出身的湘剧表演艺术家,也是百年湘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王华运原名范罗生,1906年7月13日生于湖南宁乡,3岁时父亲病逝。1922年冬,王华运进入私人开办的华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