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的起源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吕剧
  • 山东省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吕剧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山东琴书最早产于鲁西南一带,后演变为南路、北路、东路3个流派。清光绪六年(1880年),山东琴书传入广饶北部。当时,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广饶县北部和利津县东部尚无防洪大堤,任黄河漫流入海,每至汛期,黄水漫溢,穷苦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以逃荒要饭谋生。为多求施舍,许多灾民行乞时演唱民间小曲,民间艺人逐渐增多。山东琴书传入后,民间艺人争相学唱,以此作为谋生手段。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琴书在广北一带普及,职业琴书艺人渐多,较著名的有张兰田、张志田、商秀岭、时殿元等人。其中北路琴书艺人时殿元独辟奚径,在广泛吸收其它戏曲、曲艺艺术成分的基础上,把山东琴书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首创化装扬琴,成为吕剧的主要创始人。

    时殿元自幼以唱民间小曲讨饭为生,后以唱山东琴书成名。他嗓音甜美,表演风格自然洒脱、幽默夸张,被时人誉为“大角”。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后,京剧五音戏河北梆子等戏班与山东琴书竞争民间演出市,山东琴书观众减少,艺人收入降低。为增加山东琴书的竞争力,时殿元决心对山东琴书进行改进。他从京剧的服装、道具、表演等方面受到启发,经与崔心庆、崔心悦、谭明伦等人商议,决定把山东琴书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清光绪二十六年腊月二十三(1901年2月11日),时殿元率“同乐班”在家乡时家村首次化装演出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时殿元以行应功扮脚夫王小,执鞭撵驴;崔心悦以青衣应功演二姑娘,身缚彩绘的驴形道具做骑驴状。二人载歌载舞,表演生动活泼,谐噱横生,别开生面,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他们陆续将《王汉喜借年》、《光棍哭妻》、《王天宝下苏州》等10多个书目改为化装表演,使琴书说唱向吕剧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殿元首建“共和班”,开始由“拉地摊”转向舞台演出。共和班长期在广饶、博兴、张店、昌乐、 潍县和胶东诸县演出,民国初期,进入省府济南在戏院或剧场挂牌演出。193 0年前后,时殿元的弟子时克远、刘欣武、刘立贤等人组成“同乐班”,在济南大观园、劝业场等戏院演出,开始将一些角色较多、情节较为复杂的剧目如《双换亲》、《白蛇传》、《秦雪梅观画》、《金玉奴》等,改为化装扬琴上演。不久,“同乐班”与“庆和班”合并为“义和班”。时殿元及其弟子时克远、李同庆、于廷臣(利津人)等,在艺术实践中对剧目内容、表演手法、演唱腔调、音乐伴奏等诸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和充实,使之逐渐完善。

    时殿元首创化装扬琴获得成功后,其他琴书艺人纷纷效仿,化装扬琴在山东各地广泛传播。特别是进入城市之后,为满足城市居民的欣赏要求,并与其它剧种相抗衡,化装扬琴在角色、唱腔、服装、道具、舞美等方面更加戏剧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剧种。吕剧名称由来说法有三,一是:当地群众根据《王小赶脚》采用驴形道具, 给化装扬琴起名为“驴戏” ;二是:根据坠琴演奏时手指上下不断“捋”的特点,称为“捋戏”;三是:由于所演剧目中多有爱情故事,所以人们称之为“侣戏”。1952年,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王统照提议:根据“驴”、“捋”、“侣”之谐音,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阴律“六吕”的“吕”字,正式定名为“吕戏”。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吕剧”在境内广为流传,每逢年节、庆典,演唱“吕剧”成为习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吕剧被禁演。1976年以后,吕剧复兴。1979年,广饶县吕剧团、垦利县吕剧团开始上演传统剧目。1982年,广饶县吕剧团为配合计划生育宣传赶排新剧《合家欢》,在县内巡回演出。1987年,利津县京剧团更名为利津县吕剧团。1984年,市文化局组织部分文艺工作者,专门开展吕剧研究,深入农村走访老艺人,搜集史料。1985年冬,召开“吕剧史料座谈会”,邀请20多名吕剧老艺人参加。1986年春,又邀请14名老艺人进行仿演录像。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编纂完成《东营市吕剧音乐集成》书稿,于1988年底编纂完成《吕剧起源与发展东营市史料汇编》。这两部书稿是吕剧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在编纂过程中,得到山东省文化厅有关领导、 山东省吕剧界许多专家和名演员(如李渔、郎咸芬)的热情指导与帮助。1991年3月5~8日,举办“东营市首届吕剧汇演”,全市有8个代表队、240人参加,分专业和业余两个组进行汇演,演出新创剧目12个。1994年,以广饶县吕剧团为基础,成立“东营市吕剧团”。至1995年底,全市先后有15名吕剧演员获省优秀演员称号。

    猜你喜欢

    [吕剧]姊妹易嫁(山东地方戏曲 第四场)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P1:《[吕剧]姊妹易嫁》戏曲谱P2:《[

    2022-06-07

    [吕剧]管得好(全本)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P1:《[吕剧]管得好》戏曲谱P2:《[吕

    2022-06-07

    吕剧的伴奏乐器大锣

    属锣的一种,因面较大故称大锣。它是铜制的,直径约30厘米,扁平圆体,有边,边孔较小,系以绳。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槌击奏,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常用到它。它也常与别的打击乐

    2022-05-18

    吕剧的伴奏乐器板鼓

    板鼓板鼓,打击乐器。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是中国

    2022-05-18

    吕剧的伴奏乐器堂鼓

    堂鼓,又叫做同鼓、战鼓,清代则叫它杖鼓。鼓框是木头作的,两面蒙上皮革。现代堂鼓一般有三种规格,鼓面直径分别为22、25、32公分,鼓高都是33公分,前两种小堂鼓发音高亮,后一种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