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特技“变胡子”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川剧
  • 川剧中的胡子(又称“口条”、“胡须”)是剧中人物性别、性格、年龄等的在标志。论颜色,有黑、白、红、麻的不同;论样式,有“三、满、扎”的区别。艺术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耍胡子的表演动作和技巧,形成了“口条功”。借以表现剧中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推动剧情。诸如:

    按须 表现沉思、默想。

    端须 表现庄重、威严。

    弹须 表现轻松、喜笑。

    甩须 表现急迫、愤怒。

    吹须 表现危急、气忿。

    抹须 表现喜悦、悠闲。

    拨须 表现从容、不迫。

    运用“甩须”和“吹须”的,有《御河桥》中的柯太傅。《芙奴传》中的陶兰舟、《杀惜》中的宋江、《徐策跑城》中的徐策、《追韩信》中的萧何等人物;运用“拨须”、“抹须”的,有“关公戏”中的关羽等人物;运用“端须”的有《长殿》中的唐明皇等人物。但技巧性最强的,则是变胡子。

    变无为有

    川剧《花荣射雕》这个戏中,女主人找车时,车夫由扮演花荣的演员代演,是有胡须的。当耶律含嫣去看车时,却突然没有了胡子,严然情人花荣;当嫂嫂脱氏再去看时,又突然生出了胡子,仍然是车夫。演员两手握车旗而变化如此迅速,可谓“神乎其技”。这实质上是表现钟情女子的心理幻觉。

    变黑为白

    川剧《文昭关》中,伍员投奔吴国,逃至昭关,关口悬挂其画像以便捉拿。伍员往隐士东皋公家暂避。因内心忧忿,一夜之间须发皆变白。守军误捉皇甫纳,伍员得以出关。变胡子为该剧特技。此外,还有《治中山》中的乐羊子、《九美狐仙》中的吕洞宾等人物也用此特技。其作用是借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惊恐、忧虑、忿慨、愁苦的心理。

    猜你喜欢

    别具特色的川剧发展史及其艺术特色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它流行于四川各地和邻省地

    2022-07-23

    川剧变脸的手法有哪些

    1961年6月,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人民喜闻

    2022-07-23

    川剧中的变脸和喷火的绝活是如何做到的?

    早在中国清朝的时候,川剧就已经非常的出名了,如今现在已经经过了百余年,底蕴更加是雄厚了。喷火是川剧中的绝活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川剧中的喷火绝活是怎么做到的吧。川剧,是

    2022-07-23

    川剧是如何形成的?川剧的艺术特点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

    2022-07-23

    [川剧]《瑞霓罗帐·马房放奎》陈容唱段:明亮亮灯光往前照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P1:《[川剧]明亮亮灯光往前照》戏曲谱(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