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川剧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川剧
  • 自贡的川剧,约在清代咸同年间,尤在“川盐济楚”的盛时,自流井因产盐成为川省富庶的“银窝窝”,也因盐业交流的时兴,自流井又成了“戏窝窝”。当时的川剧班社云集,资阳河派的名角,蜂拥至盐,一时名家荟萃,各家斗艳,鼓锣响遏行云,被人们赞誉为“品仙台”。

    自贡川剧的主要演员和乐师,多数是资阳河流派 (川剧资阳河流派是川剧的川南风格,在它形成的时期正是川南经济发展的兴盛期,这个时期沱江流域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得到普及,另一方面又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和洗浴。它的观众层面的多样性,特别是经商识字层面观众的增加,促进了这个流派在锣鼓、音乐和唱腔上的丰富交融,既保持阳刚之美,又并蓄兼收阴柔之丽。并把沱江流域的民间曲艺,和已成套的川剧格式巧妙地渗透,使观众感到络的亲切。同时,它的唱词吸收了文人诗词的意境,甚至有的文人如著名词家、荣县进士赵熙写作《情探》,给这个流派在戏文上大为增色) 的艺术传人,如谢海潮、唐金莲、彭华廷、黄炳南、罗贵元、龚吉升、张明德、张德成、曹俊成等。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将解放前的“辅新剧团”和“大同川剧社”两个旧戏班,合为“自贡市川剧改进实验社”,继而在1953年改名为自贡市川剧团。在50年代,自贡川剧堪称资阳河流派的一枝花,引起全川注目。乐师刘汉章、角龚建章、角张新伟、小生曾怀德、角王仲槐,还有名宁竹芳、戴筱屏、王筱嫱,都是资阳河流派传人,台上的阵容令全川刮目相看。川剧生角泰斗张德成曾经说:“自贡川剧团是资阳河流派的根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贡市川剧团如鱼得水,年年有新戏,岁岁有新招。多次上北京、下江南、上银、上电视,被文化誉为“人出戏走正路”的优秀集体。好戏连台一剧之本,他们的编剧中有著名的戏剧家魏明伦,被中国戏剧界称为“鬼才”,他以出奇制胜博得观众的青睐,为振兴川剧贡献很大。还有一位知名编剧南国,本名赖国英,一度曾与魏明伦搭裆,他的剧作也很丰富。这一时期的剧目有推进解放思想的《易胆大》;根据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创作的《四姑娘》,舞台剧得到原作者周克芹的赞赏,其音乐改革受到专家们的肯定;描写知识分子悲剧的《巴山秀才》,为知识分子平反得到社会各界的喝彩;此外还有《潘金莲》、《夕照祁山》以及根据意大利歌剧改编的《中国公主杜兰朵》等。最近,诗人李加建等编剧的《死神之吻》公演后,获得成功。在这段时期知名的,有导演刘大有,作曲廖忠荣,川剧理论研究者肖士雄,演员余丛厚、杨先才、王守一等。

    座落在自由路中段的自贡剧场,是市川剧团的演出场地,也是它的大本营。自50年代成立以来,这里的千百场演出,饱眼了数已难计的观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自贡的川剧名噪江河,它以几出连台好戏,轰动了京城,震惊了台港,一出《中国公主杜兰朵》的川剧,还影响到欧洲的意大利。可以说是硕果不少,到盐都自贡,值得去看看它的川剧。自贡市的川剧,也是其盐文化的一条风景线。

    猜你喜欢

    别具特色的川剧发展史及其艺术特色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它流行于四川各地和邻省地

    2022-07-23

    川剧变脸的手法有哪些

    1961年6月,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人民喜闻

    2022-07-23

    川剧中的变脸和喷火的绝活是如何做到的?

    早在中国清朝的时候,川剧就已经非常的出名了,如今现在已经经过了百余年,底蕴更加是雄厚了。喷火是川剧中的绝活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川剧中的喷火绝活是怎么做到的吧。川剧,是

    2022-07-23

    川剧是如何形成的?川剧的艺术特点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

    2022-07-23

    [川剧]《瑞霓罗帐·马房放奎》陈容唱段:明亮亮灯光往前照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P1:《[川剧]明亮亮灯光往前照》戏曲谱(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