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五湖四海山东人》杜镇杰的故事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山东台专题报道!莱州籍著名演员,这个村的!

        厉害啦!近日,山东卫视《五湖四海山东人》栏目,专题报道了莱州籍著名京剧演员杜镇杰的故事!赶紧一起看看吧!

        杜镇杰,男,汉族,于1961年,祖籍山东省烟台市掖县(今莱州市沙河镇西杜家村),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一团领衔主演,著名京剧演员,工余派、杨派老生。

        1974年入山东掖县京剧团学戏,197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刘盛通、王世续、李世霖、李甫春、杨韵清、叶蓬、吴泽东等,学习了《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空城计》《击鼓骂曹》《捉放曹》等剧目。1982年毕业后留在学校的实验京剧团。1986年调入北京京剧院,成为青年京剧团主演。1987年获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1994年获梅兰芳京剧大奖赛提名奖。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杜镇杰197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系,1982年毕业,受教于刘盛通、宋继亭、王世续、李世霖、谭元寿、迟金声、白元明、马长礼、李甫春、杨韵清、叶蓬、吴泽东等京剧名家、名师。

        他勤奋刻苦,先后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和北京实验京剧团主要演员,为观众瞩目。1986年调入北京京剧院,演多部杨派、余派、马派经典剧目及新编历史剧。2005年拜在欧阳中石先生门下学习戏曲理论与书法。杜镇杰嗓音圆润醇厚,演唱韵味浓郁,扮相英俊清逸,表演质朴老到。是“老生”行当深孚众望的当红名家之一。

        山东莱州沙河镇西杜家村是杜镇杰的老家,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至今还生活在这里。18岁之前,杜镇杰一直在地里干农活,广阔的胶东大地练就了他浑厚嘹亮的好嗓子。197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考进了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成为当年整个公社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从一个地方口音浓重的农村小子,到八十年代初京剧舞台独领风骚的青年代表,他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他至今清楚地记得,大姐用小麦秆编辫子卖钱,20个一尺半高的圈才卖一毛五分钱,大姐每月拿出两块钱,除去邮票和信封,剩下的就是他的生活费。勤奋好学的小杜引起了一位老师的注意,人家给他绍了一个对象,没想到竟是鼎鼎大名的马长礼的女儿。

        镇杰对莱州的感情很深。前段时间,他还发过一篇微博,回忆起了他在莱州一中的求学时光。

        以下为微博全文:

        今天是我值得纪念的一天,44年前(1976年4月10日)一大早俺娘陪我骑着自行车到50里之的掖县一中(今莱州一中)文艺班报到,从此真正与京剧结缘,开启了艰辛求艺之路!本是一农家子弟,因"生计"从事这个对未来一无所知的行业,三年的摸爬滚打又被"社会大潮"冲回了原地,本来在麦场上"脱粒",又鬼使神差到济南分考场考中国戏曲学院,1979年来到了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接受更专业的训练!是京剧把我这个"农家娃"引到首都,改变了我的命运,自己只有感恩,感恩京剧给我的一切!感恩恩师们的辛勤教诲!感恩观众的一惯支持……感恩一切、一切!(当年俺文艺班的同学合影,衷心祝愿大家健康幸福!)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