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于魁智、李胜素做客海右文艺沙龙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京剧,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于魁智、李胜素做客海右文艺沙龙

        2月22日,新一期海右文艺沙龙在济南报业全媒体矩阵上线,本期节目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与我们一起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大家可以通过济南发布、爱济南、新黄河、舜网观看。

        在访谈中,于魁智、李胜素表示,京剧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载体之一,而选择从事京剧行业的人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辛苦,才能有所成就。



    京剧发展遇到最好的时代

        有很多人认为现在京剧不景气,但是于魁智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觉得“现在京剧发展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于魁智表示,不能拿一的上座率来衡量这个艺术的兴衰,现在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网络的时代,有不少人在家里用电视、网络看京剧。哪怕现场只有很少的观众,但是只要培养好了这些观众,那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会带动很多人来认识、喜爱京剧。此,于魁智坦言,现在我们国家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扶持力度也很大,在京剧艺术上投入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在京剧的传播上,于魁智认为,京剧不仅仅限于舞台,晚会、综艺、电影,甚至戏歌等,各种形式都是很好的载体,“曾经有一次马年春晚,我就有一句词,是‘一马离了西凉界’,没有下句,只有这个上句。按京剧传统来说,一个演员这样唱是要挨骂的。也有的人不理解我们,但我的想法是,在拥有亿万观众的春晚舞台上、在大年夜的文化盛宴上,京剧能占据几分钟的一席之地,必须把握住。这是对京剧的传承、推广、发展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京剧从业者要耐得住寂寞

        到2022年,于魁智从事京剧行业已经50年,在国家京剧院也服务了40年。他表示,京剧讲究从小学起,很多演员都是从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事京剧行业。半路出家、一夜爆红的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为数极少。只有掌握了扎实、深厚的功底,才能够在这个领域持续发展。

        于魁智以自身的经历告诫年轻演员,“京剧演员光有嗓子,没有扮相不行;有嗓子、有扮相,没有基本功更不行;胖了不行,瘦了也不行。这个职业非常辛苦,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辛苦,一个人在一中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很难了。”

        于魁智坦言,早年间在茶楼听京剧,观众端着茶壶、嗑着瓜子,就是听演员演唱;现在观众的审美素养在提高,而且走进剧场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的知识结构、艺术修养都很高,他们要听、要看,还要与舞台上的表演同呼吸,作品要能打动他们才行,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唱好,还要把人物刻画好,要求演员用内心表演,用真情实感去打动观众。

        而对于年轻演员的培养,于魁智说,对青年人才的选拔培养,最需要院团管理者给他们创造舞台实践机会,如果演员没有舞台实践,在排练场里面每天练几百遍也没有用,演员要见观众,见一次观众比练习一百遍都有收获。“三四十岁的演员中,有很多很好的苗子,需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多次率团出国演出,于魁智和李胜素对于京剧走出国门有着自己的看法。李胜素表示,以前出国演出,怕观众听不懂,子戏、技巧戏比较多,很多演员都戏称这是“哑剧”。但是后来他们发现不是这样,只要翻译做好了,出国一样演出。“我们整本的大戏,在国内怎么演,在国外就怎么演,不怕外国人听不懂。艺术无国界,他们在日本巡演的时候,两个月时间演出53场,《霸王别姬》《太真外传》《锁麟囊》等等全是大戏。”

        李胜素说,每次出国演出,肩负的都是文化使者的责任,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对此,于魁智表示,当初在带大戏出国演出的时候确实很冒险,但是后来发现,观众能不能真正体会到京剧的魅力,全看你是不是用心去做,只要用心了,就能有收获。“现在说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那么京剧艺术就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之一。”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