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演员陈晓玲个人简介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热情、亲切、率真、自然,这是记者对陈晓玲的印象。在黄梅戏人才紧缺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位山野中走来的“七仙女”。她唱的黄梅戏犹如“山野的风”,带给了许多观众由衷的欣喜。

在第六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新剧目展演中,潜山黄梅戏剧团推出原创剧目《榴花不开盼哥回》,陈晓玲饰演回族姑娘沙玉凤。她的表演和朴实的唱腔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榴花不开盼哥回》获得了优秀剧目奖,而陈晓玲也获得了优秀表演奖,这对于一个基层院团和基层演员来说,的确不容易。

演出结束后,记者去采访她,但当时有许多人到后台来,有领导,有专业的黄梅戏老师,也有戏迷,使得她忙得不可开交。无论是谁,她都热情的招呼,言语亲切。对于陈晓玲,许多戏迷恐怕都不陌,因为她是一个下凡在民间,生活在田间地头,接着地气实力甚强的“七仙女”。

陈晓玲,1993年考入安徽黄梅戏学校,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潜山县黄梅戏剧团。在舞台上,她已成功塑造了30多个角色,在《天仙配》《罗帕记》《女驸马》《小辞店》《槐树谣》等剧中担纲主演,每年坚持在基层巡演200以上,她唱做俱佳,尤以唱功见长,唱腔甜美圆润,个性突出。1996年荣获安徽省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优秀新苗奖;1998年荣获首届安徽省黄梅戏严凤英奖大赛演出奖;同年荣获安庆市黄梅戏全力杯大赛金奖;2007年获央视“寻找七仙女”金奖,并接受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的专访。而正是这次七仙女大赛,让更多的戏迷记住了这位来自天柱山脚下的“七仙女”。

“陈晓玲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演员,经验丰富,台上沉稳……”这是安徽著名黄梅戏演员黄新德对她的评价。“我特别喜欢潜山的陈晓玲在演沙玉凤时的道白‘你回来了’的‘了’字,念‘liao’,而不是‘le’。黄梅戏的道白一定要用安庆话说才显得亲切自然。”一位黄梅戏资深戏迷告诉记者。在黄梅戏表演风格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能够唱出如“乡野里吹来的风”的韵味的演员,似乎不多,但陈晓玲是其中一个,她唱出了“原汁原味”的黄梅戏韵味。曾经有人评价陈晓玲的声音很有价值。这个“有价值的声音”,就是能够表现“原汁原味”的黄梅戏韵味的声音。

当年,她主演黄梅戏《槐树谣》时,就听说省团想调她过去,但她丢不下一个团里一起摸爬滚打的兄弟姐妹和故乡的剧团,选择了留守。陈晓玲说,“也许我放弃了一些机会,可我觉得值得,我会一如既往留守在这片土地,扎根基层,为基层的老百姓送去原汁原味的黄梅戏。”

发起人2015年9月2日晚在济南历山剧院观看了陈晓玲老师主演的《榴花不开盼哥回》,感到陈晓玲老师的表演非常到位,唱腔处理非常好,感受了陈晓玲老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迷人的人格魅力。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