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迟小秋:尽己所能传承京剧艺术​

  • 时间:
  • 浏览:108
  • 来源:爱戏网

迟小秋:尽己所能传承京剧艺术

迟小秋(1965年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传人;19岁成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现任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党支部书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星火

刻苦学艺成为“程派传人”

        迟小秋原名迟淑新,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一个普通农家。她自幼能歌善舞,11岁考入阜新戏校,开始了学艺之路。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迟小秋深知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带着一股执拗的钻劲,她文戏武戏一起学,每天都比同学早起半个小时练功。

        1981年,迟小秋以优异的成绩从戏校毕业,被分配到阜新市京剧团当演员。因个人条件出众,组织送她去上海,跟随程派嫡传弟子王吟秋学戏。

        迟小秋珍惜组织上给予的机会,练功更加刻苦。每天凌晨4点半,她就到天台上背戏、吊嗓、听录音,刮风下雨也不休息。水袖、卧鱼等基本功她都至少练习了上万次。刻苦的训练为她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身上留下了不少的病痛。

        1983年,看到了迟小秋的天赋,更被她的勤奋所打动,王吟秋正式收迟小秋为徒。在恩师指导下,她的技艺有了长足进步。

        1984年,19岁的迟小秋在北京演出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一举夺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演员,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她优美的唱腔和身段也博得了戏曲界专家的赏识,被戏剧家翁偶虹先生誉为“程派标准传人”。



北京轨迹

倾囊传授国粹技艺

        盛名之下,迟小秋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上世纪80年代,影视文化冲击着传统京剧,很多同事、同学坚持不住,改行唱流行歌曲并四处走穴,迟小秋却坚守在阜新市京剧团。

        2005年,为了推动京剧更好地发展,已过不惑之年的迟小秋毅然来到北京,加入了北京京剧院,竞聘上岗成为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在北京,迟小秋不忘党组织的培养,也牢记恩师的教诲,始终以“传帮带”的传承方式,培养新一代京剧演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倾囊传授。

        随着国家对京剧艺术的重视和支持,迟小秋欣喜地发现,近年来剧院里年轻观众越来越多了。

        “为年轻人创造接触京剧的机会,就要用艺术精品让更多的观众和青年人走进剧场。”作为程派艺术传承人,迟小秋把向年轻人推广京剧看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2019年,她将传统京剧《锁麟囊》以及现代京剧《宋家姐妹》等10部代表作的唱段曲谱收录到专辑《程砚千秋》中,希望以现代音像制品的形式将传统国粹永久留存下来。



志愿

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迟小秋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女儿,已是京剧名家的她没有一点架子,始终保持着农家姑娘低调俭朴的作风。“我的父亲是一名村支部书记,他吃苦在前的做事风格,对我影响很大。这些年来我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和各界领导给予我的关怀和培养,我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感,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从1985年至今,迟小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36年了。她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除了传承和发扬传统剧目,这些年她还在艺术创作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创作了《宋家姐妹》《法官妈妈》等现代剧目,将程派艺术风格与宣传先辈英烈等事迹结合起来,以戏剧的形式,将爱国主义情怀传递给青年一代。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