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杜镇杰 用心把人物演“活”

  • 时间:
  • 浏览:127
  • 来源:爱戏网

京剧杜镇杰

用心把人物演“活”

图为杜镇杰在京剧《珠帘寨》中饰李克用。

        程砚秋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年轻时读关于昆曲的古籍,看到“珍珠脱线”的口诀,并不能理解其真意,后来唱多了、想多了、琢磨多了,在唱快板时忽然就明白了这形容是多么贴切。我曾问杜镇杰,京剧的老生唱快板有什么形象的比喻?他说,听老师们提过一个词“漆盘托珠”,形容一个老生唱得清晰干、铿锵脆亮。

        这两个词真有画面感,让我们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年初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听杜镇杰的《失·空·斩》,最后唱到《斩马谡》,每个字也似漆盘托珠一样溅跳着,清晰劲健。

        “大部分的三国戏都有一个特点,演不好容易温吞,一味求效果又容易失去韵味。《失·空·斩》是须生演员都唱的一戏。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和叶蓬老师学过,后来又跟许多老师请教过。刚开始唱时,老师们总说我台上的表演有火气,现在才慢慢演出了人物的气定神闲。”

        5月2日,还是长安大戏院,上演让人百看不厌的《珠帘寨》。“观宝”一,声未起,已是掌声如潮。谢时,很多年轻人挤到前面久久不肯散去。其实《珠帘寨》是杜镇杰学的第一出扎戏。在京剧里身穿铠甲叫作扎靠,《定军山》的黄忠、《战太平》的花云都是靠把老生。对于一个老生来说,扎不上靠相当于缺一条腿。一直唱文戏的杜镇杰43岁时才开始和李甫春先生学扎靠。“借一身靠两把刀,就开始从头学,北京京剧院六楼的七厅,足足学了三四年。李甫春老师说我这么晚还学扎靠算是独一份,之前有一个女先生李慧芳,38岁学的扎靠。”

        杜镇杰成名算早。1987年,26岁的他和于魁智、言兴朋等人获得第一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老生组最佳表演奖,43岁却有勇气重新学艺。几年下来,《珠帘寨》《战长沙》《定军山》《战太平》《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盗宗卷》都学了。这些戏现在是杜镇杰常演的戏。

        “年轻时老想着改变。唱了这么多年,才觉得先生们总结的‘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太精妙了。有多少人马,山峰有多高,浪潮有多大,都在眼神上。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眼神的运用在表演中被认作是最为重要的,理解得到,就表现得出。一出戏一个味儿,不同的人演又是不同的味儿,所以大家才爱看爱听。”

        京剧是演行当、演流派还是演人物?“我想还是演人物。我们总说哪位艺术家演的诸葛亮是‘活诸葛’,说的是把人物演‘活’了。”既然是塑造艺术人物,不同艺术的借鉴就再自然不过了。“赵丹说他在《烈火中永生》的造型和念白,学习了京剧麒派艺术的创始人周信芳先生。听老辈儿讲,过去北京人艺排《蔡文姬》时,所有演员都来北京京剧院学习,学习京剧的走圆云手。大家觉得京剧的一招一式在舞台上确实很美。我们也特别爱看于是之的表演,喜欢看《茶馆》。话剧表演更注重细节、塑造人物,这是京剧要学习的。”

        对于新编戏,杜镇杰并不排斥:“京剧一直都有编新戏的传统。”杜镇杰演过《下鲁城》《宰相刘罗锅》《正考父》《向农》等众多新编京剧。“新编戏给了你调动所有积累来表现人物的机会。比如在《正考父》中,人物年龄跨度比较大,我就借鉴了《赵氏孤儿》对于不同年龄程婴的表现手法。正考父老了,骑马到民间听老百姓的真实声音,我就加了一些周信芳先生《徐策跑城》的表演元素。这些尝试都是有益的。”

        2013年,杜镇杰开始了全新的尝试,北京京剧院为他成立了“寻梦承泽”工作室。“一开始就要求一年演24台戏。不赠票,不重复。我想了想,可以努力。”如今,7年过去了,“寻梦承泽”欣欣然成长着。“老先生过去能唱百出戏,现在我们拼命整理挖掘复排,也就有70多出戏。我的目标是整理演出100出戏。”今年,“寻梦承泽”工作室安排了18场23出戏,其中,既有老少咸宜的《四郎探母》《龙凤呈祥》,又有常演常新的《失·空·斩》《乌盆记》,还有越演越有观众缘的《春秋笔》《桑园寄子》……观众一年比一年多,年年都有新期待。

        “寻梦承泽”,真是好名字——追寻京剧振兴的梦,将前辈的艺术精华传承下去。杜镇杰庆幸自己依然热爱京剧、热爱舞台,也庆幸越来越多年轻人热爱京剧、欣赏京剧。

        杜镇杰,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老生。代表剧目《珠帘寨》《四郎探母》《龙凤呈祥》《定军山》《洪洋洞》等。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