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他自掏腰包近200万办了一场京剧“红色经典”​

  • 时间:
  • 浏览:147
  • 来源:爱戏网

他自掏腰包近200万 办了一京剧“红色经典”

   6月18日晚,一场高规格的“红色经典”大型京剧交响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上演,我国京剧界顶级大腕于魁智、李胜素、马翔飞等悉数到场,给南京戏迷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让人惊叹和感慨的是,这场京剧音乐会是南京一位退休老人俞庭虎,自掏腰包近200万元举办的,他也是这场音乐会的总策划。

    时隔42年再抚琴弦

    重拾年轻时对音乐的喜好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京江浦县扬剧团从事音乐演奏,那时我才20岁头。由于市场不景气,扬剧团解散,被分流后我先在江浦广电局做了5年的广播站记者。42岁时,下海经商。”俞庭虎表示,自己的创业与时代同频共振。他做的第一个产品是公用电话计价器,随后将所有钱投产做电表项目,成了江苏一户一表定点企业,几年的时间成了省内的知名企业。“电表改造接近尾声,接下来,我们瞄准了税务信息化的产品,做了税控收款机。”俞庭虎回忆,当时他创建的公司是江苏大唐电子产品技术有限公司。经历商海浮沉,幸而公司在坚持中赢得希望,顶峰时每年交税1000多万元。

        2014年,俞庭虎从企业退休。“得做点有意义的事。”2015年春节,他去上海买了一把月琴。时隔42年后轻抚琴弦,再度与戏剧链接。“虽然基本功有些退化,但是对音乐的感觉却一如既往。”

        俞庭虎苦练8个月后,觉得自己玩不够过瘾,便召集了以前同在扬剧团工作的张印鸾、郭新春、高玲、王建玲等人开始筹备凤凰剧社。共同的记忆和爱好让他们重新走到一起,出资买服装道具,终于在2017年初成立了凤凰剧社。

    情怀

    造桥铺路、热心公益

    搭平台,为百姓送上文化大餐

        俞庭虎称自己是“有着故土情结的文化志愿者”,经商时,他出资为家乡人造桥、铺路、通自来水,捐助林散之纪念馆建设,支持浦口区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

        成立凤凰剧社后,这些“文化志愿者朋友”聚在一起,一方面是自娱自乐,另一方面也想提高自己的业余技能。俞庭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请了不少专业演员走进基层,还定期邀请专业演员开展讲座。凤凰剧社中的“花脸”郭新春退休前曾是公交公司的驾驶员,他拜了著名京剧裘派花脸康万生为师;凤凰剧社演员王建玲是著名京剧老旦李鸣岩先生的入室弟子。

        凤凰剧社成立后,短短两年的时间便与南京市“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和“送戏下乡”项目签约,先后赴多地演出。他们自编创作歌颂浦口的黄梅戏《江北明珠三十年》,用6分钟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浦口发生的变化。浦口区文旅局与凤凰剧社共同创建的戏剧文化平台“凤凰大戏台”,每月为浦口地区的百姓表演,被老百姓称赞为“浦口文化的一张名片。”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