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他自掏腰包近200万办了一场京剧“红色经典”​

  • 时间:
  • 浏览:147
  • 来源:爱戏网

他自掏腰包近200万 办了一京剧“红色经典”

   6月18日晚,一场高规格的“红色经典”大型京剧交响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上演,我国京剧界顶级大腕于魁智、李胜素、马翔飞等悉数到场,给南京戏迷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让人惊叹和感慨的是,这场京剧音乐会是南京一位退休老人俞庭虎,自掏腰包近200万元举办的,他也是这场音乐会的总策划。

    时隔42年再抚琴弦

    重拾年轻时对音乐的喜好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京江浦县扬剧团从事音乐演奏,那时我才20岁头。由于市场不景气,扬剧团解散,被分流后我先在江浦广电局做了5年的广播站记者。42岁时,下海经商。”俞庭虎表示,自己的创业与时代同频共振。他做的第一个产品是公用电话计价器,随后将所有钱投产做电表项目,成了江苏一户一表定点企业,几年的时间成了省内的知名企业。“电表改造接近尾声,接下来,我们瞄准了税务信息化的产品,做了税控收款机。”俞庭虎回忆,当时他创建的公司是江苏大唐电子产品技术有限公司。经历商海浮沉,幸而公司在坚持中赢得希望,顶峰时每年交税1000多万元。

        2014年,俞庭虎从企业退休。“得做点有意义的事。”2015年春节,他去上海买了一把月琴。时隔42年后轻抚琴弦,再度与戏剧链接。“虽然基本功有些退化,但是对音乐的感觉却一如既往。”

        俞庭虎苦练8个月后,觉得自己玩不够过瘾,便召集了以前同在扬剧团工作的张印鸾、郭新春、高玲、王建玲等人开始筹备凤凰剧社。共同的记忆和爱好让他们重新走到一起,出资买服装道具,终于在2017年初成立了凤凰剧社。

    情怀

    造桥铺路、热心公益

    搭平台,为百姓送上文化大餐

        俞庭虎称自己是“有着故土情结的文化志愿者”,经商时,他出资为家乡人造桥、铺路、通自来水,捐助林散之纪念馆建设,支持浦口区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

        成立凤凰剧社后,这些“文化志愿者朋友”聚在一起,一方面是自娱自乐,另一方面也想提高自己的业余技能。俞庭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请了不少专业演员走进基层,还定期邀请专业演员开展讲座。凤凰剧社中的“花脸”郭新春退休前曾是公交公司的驾驶员,他拜了著名京剧裘派花脸康万生为师;凤凰剧社演员王建玲是著名京剧老旦李鸣岩先生的入室弟子。

        凤凰剧社成立后,短短两年的时间便与南京市“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和“送戏下乡”项目签约,先后赴多地演出。他们自编创作歌颂浦口的黄梅戏《江北明珠三十年》,用6分钟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浦口发生的变化。浦口区文旅局与凤凰剧社共同创建的戏剧文化平台“凤凰大戏台”,每月为浦口地区的百姓表演,被老百姓称赞为“浦口文化的一张名片。”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