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他自掏腰包近200万办了一场京剧“红色经典”
- 时间:
- 浏览:147
- 来源:爱戏网
6月18日晚,一场高规格的“红色经典”大型京剧交响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上演,我国京剧界顶级大腕于魁智、李胜素、马翔飞等悉数到场,给南京戏迷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让人惊叹和感慨的是,这场京剧音乐会是南京一位退休老人俞庭虎,自掏腰包近200万元举办的,他也是这场音乐会的总策划。
时隔42年再抚琴弦
重拾年轻时对音乐的喜好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京江浦县扬剧团从事音乐演奏,那时我才20岁出头。由于市场不景气,扬剧团解散,被分流后我先在江浦广电局做了5年的广播站记者。42岁时,下海经商。”俞庭虎表示,自己的创业与时代同频共振。他做的第一个产品是公用电话计价器,随后将所有钱投产做电表项目,成了江苏一户一表定点企业,几年的时间成了省内的知名企业。“电表改造接近尾声,接下来,我们瞄准了税务信息化的产品,做了税控收款机。”俞庭虎回忆,当时他创建的公司是江苏大唐电子产品技术有限公司。经历商海浮沉,幸而公司在坚持中赢得希望,顶峰时每年交税1000多万元。
2014年,俞庭虎从企业退休。“得做点有意义的事。”2015年春节,他去上海买了一把月琴。时隔42年后轻抚琴弦,再度与戏剧产生链接。“虽然基本功有些退化,但是对音乐的感觉却一如既往。”
俞庭虎苦练8个月后,觉得自己玩不够过瘾,便召集了以前同在扬剧团工作的张印鸾、郭新春、高玲、王建玲等人开始筹备凤凰剧社。共同的记忆和爱好让他们重新走到一起,出资买服装道具,终于在2017年初成立了凤凰剧社。
情怀
造桥铺路、热心公益
搭平台,为百姓送上文化大餐
俞庭虎称自己是“有着故土情结的文化志愿者”,经商时,他出资为家乡人造桥、铺路、通自来水,捐助林散之纪念馆建设,支持浦口区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
成立凤凰剧社后,这些“文化志愿者朋友”聚在一起,一方面是自娱自乐,另一方面也想提高自己的业余技能。俞庭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请了不少专业演员走进基层,还定期邀请专业演员开展讲座。凤凰剧社中的“花脸”郭新春退休前曾是公交公司的驾驶员,他拜了著名京剧裘派花脸康万生为师;凤凰剧社演员王建玲是著名京剧老旦李鸣岩先生的入室弟子。
凤凰剧社成立后,短短两年的时间便与南京市“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和“送戏下乡”项目签约,先后赴多地演出。他们自编创作歌颂浦口的黄梅戏《江北明珠三十年》,用6分钟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浦口发生的变化。浦口区文旅局与凤凰剧社共同创建的戏剧文化平台“凤凰大戏台”,每月为浦口地区的百姓表演,被老百姓称赞为“浦口文化的一张名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