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4月28日李林晓专场演出京剧《白蛇传》于长安大戏院

  • 时间:
  • 浏览:173
  • 来源:爱戏网

程派新秀李林晓个人专场演京剧《白蛇传》即将拉开帷幕

        为弘扬国粹经典,传承京剧程派艺术,由北京京剧院主办的程派新秀李林晓个人专场演出京剧《白蛇传》,将于4月28日在长安大戏院拉开帷幕。

        李林晓是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程派青衣演员,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研究生,师承孟宪瑢、方鸣珍、王志怡、陈琪、张曼玲、李文敏、张火丁、谯翠蓉、沈健瑾等名家。曾荣获中国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CCTV首届学生京剧大赛金奖、CCTV第七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铜奖。2019年2月,李林晓从“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首期人才研习班”毕业后首次举办个人专场,演出京剧《白蛇传》《春闺梦》,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这位程派新秀。

        时隔两年之后,李林晓再次举办个人专场,演出京剧《白蛇传》。相较于之前初出茅庐的青涩,经过时光的打磨和淬炼,李林晓对人物的揣摩和心境的沉淀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此次再度演出《白蛇传》,除表演技法上更加精准外,李林晓在吐字发声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更追求悦耳动听的声腔效果。此次举办个人专场,既是对艺术的求索、对剧院的感念、对观众的回报,也是对建党百年的祝福与礼赞。

        此次在长安大戏院举办的李林晓个人专场演出《白蛇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京剧名家张火丁、宋小川将继续担任艺术指导,著名琴师赵宇将担任音乐指导。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鼓师闫啸宇司鼓,优秀青年琴师张一平操琴,优秀武演员赵倩扮演小青,国家一级演员魏学雷、孙震,优秀青年演员孟宪腾、包岩、于帅、裘识等也将倾情助演。此次演出还特邀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优秀叶派小生杨楠扮演许仙。此外,原本打算此次演出继续饰演小青的中国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优秀青衣徐畅,因工作安排虽无法参与演出,但仍以小青饰演者赵倩指导老师的方式提携后辈。李林晓对这次演出很有信心,她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会在剧院的支持下加紧排练,希望能让观众满意。”

精彩剧照

李林晓 饰 白素贞

    剧情简

        《白蛇传》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之一,传说在峨眉山修炼的蛇仙白素贞和小青化成主仆来到江南,同游西湖时巧遇许仙。白素贞与许仙一见钟情,结为夫妻,生活得幸福美满,金山寺和尚法海却告诉许仙,白素贞是千年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地在端阳节劝白素贞喝下雄黄酒,白素贞现出原形将许仙吓死,后白素贞冒险上仙山盗来仙草救活许仙。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软禁,白素贞为救许仙,施法术水漫金山,因有身孕体力不支败归。许仙脱逃在断桥与白素贞重逢,白素贞告知许仙事情原委,许仙认错两人和好如初。孩子出生后,白素贞被法海收入钵中,镇于雷峰塔下。

演员表

剧中人 ................... 扮演者

白素贞 .................... 李林晓

许仙 ....... 杨 楠(特邀)

小青 .................... 赵倩

法海 .................... 孟宪腾

鹤童 .................... 魏学雷

鹿童 .................... 汪宇

艄翁 .................... 孙震

小沙弥 .................... 包岩

伽蓝 .................... 于帅

南极仙翁 ................ 裘识

鼓师:闫啸宇

琴师:张一平

舞台监督:刘书俊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