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杜镇杰4月9日领衔《硃痕记》“寻梦·承泽”再启程

  • 时间:
  • 浏览:167
  • 来源:爱戏网

“寻梦·承泽” | 4月9日演剧目京剧《硃痕记》



“寻梦·承泽”

2021年4月演出预告

4月9日 19:30

《硃痕记》

4月10日 19:30

《三盗令》

《桑园寄子》 

4月11日 19:30

《凤还巢》

演出地点:长安大戏院

《硃痕记》

        《硃痕记》原称《牧羊卷》《牧羊山》,为梆子戏,有《舍饭》《团圆》两。后改为皮黄戏,又名《席棚会妻》《双槐树》。该剧艺术特色鲜明,人物形象塑造贴近人物、富有韵味。

        4月9日19:30,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杜镇杰、张慧芳,国家一级演员韩巨明、康静、孙震等名家新秀将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硃痕记》。欢迎您前来观看!

剧情简

        唐时西凉节度使黄龙造反,朱春登代替叔父从军出征。春登婶娘宋氏欲谋春登家产,宋氏内侄宋成又欲谋占春登妻赵锦棠。宋成假意送春登至军前,途中暗下毒手未果。宋成归家后,谎言春登已战死,宋氏逼锦棠改嫁宋成,锦棠不从,宋氏遂将其婆媳二人赶至山中牧羊。春登被害未死,战前立功,封为侯爵,衣锦还乡,杀宋成,询母、媳,宋氏推说其母、媳已死。春登痛不欲,至坟前祭奠,并舍粥饭七日。适逢锦棠与朱母来此讨饭,朱母失手打碎饭碗,惊动春登,便唤锦棠进棚问话,春登认出锦棠手上硃砂红痣,夫妻团聚。

剧中人 ......... 扮演者

朱春登 ......... 杜镇杰

赵锦棠 ......... 张慧芳

朱   母 ......... 康   静

宋   氏 ......... 孙   震

李   仁 ......... 韩巨明

朱春科 ......... 刘明哲

皂吏甲 ......... 包   岩

宋   成 ......... 赵世康

皂吏乙 ......... 王雪桦

郭子仪 ......... 费   翔

琴     师:艾   兵

鼓     师:刘   洋

舞台监督:刘书俊

*以演出当日实际为准



“寻梦·承泽”

好戏不断

2021年4月

4月09日《硃痕记》

4月10日《三盗令》《桑园寄子》

4月11日《凤还巢》

2021年8月

8月20日《四进士》

8月21日《黄金台》《狮子楼》

           《打渔杀家》

8月22日《穆桂英挂帅》

2021年9月

9月24日《龙凤呈祥》

9月25日《战马超》《乌盆记》

9月26日《春秋笔》

2021年11月

11月19日《取洛阳·白蟒台》

11月20日《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1月21日《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2021年12月

12月10日《八大锤·断臂说书》

12月11日《群英会·借东风》

12月12日《红鬃烈马》

演出地点:长安大戏院

项目简介

        “寻梦·承泽”是北京京剧院推出的以挖掘上演传统骨子老戏为主的精品系列演出活动。其主角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杜镇杰、张慧芳。该项目自2014年推出后,已演出、加工提高了数部骨子老戏。举办了“杜叔说戏”、“寻梦·承泽总动员”、“戏迷答谢会”、“萌娃戏体验”、“剧本朗读会”等多落地活动。

        多年来,“寻梦·承泽”项目主演杜镇杰、张慧芳及琴师艾兵、鼓师刘洋及项目工作室成员始终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执着、凭借其精湛的技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寻民族艺术复兴之梦,承先贤之泽”这一信念。获得了观众与媒体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