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3月19日《四郎探母》​“寻梦·承泽”再登场

  • 时间:
  • 浏览:201
  • 来源:爱戏网

“寻梦·承泽”丨3月19日为您带来京剧《四郎探母》

咚咚锵,咚咚锵

“寻梦·承泽”再登场

2021年,18场演

场场韵味悠扬

场场回味绵长

2021年3月19日19:30

长安大戏院



四郎探母

        京剧《四郎探母》为唱工戏,抒发了杨延辉因去国怀乡引起的矛盾和痛苦,从母子、夫妻、兄弟、岳婿等人物关系中,爆发了有关人情、伦理、道德,乃至军法等多方面微妙的戏剧冲突。作品充分发挥音乐唱腔的长处,摹绘人物复杂的感情波澜,颇有特色。其中《坐宫》一场常作为单折演出。

        该剧用成套西皮唱腔,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观众们的喜爱。剧中出场的引子原为“被困幽州,思老母常挂心头”,由谭鑫培先改为“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后大都依此。全剧行当除无花脸,老生、青衣、花、小生、老旦各能发挥所长,故常作“合作戏”演出。

        文字来源:《中国京剧百科全书》

剧情简

        杨四郎延辉,随宋王与辽邦会战,宋军大败,杨家将死伤殆尽,四郎被擒,改名换姓,与铁镜公主匹配。十五年后,宋辽大战又起,四郎获悉六弟挂帅、老娘押粮,来至北番,乃极思返回宋营探母,怎奈关口阻拦,插翅难飞,悲叹不已。公主猜中其心事,十分同情,乃盗令助其出关,使其弟兄、母子、夫妻相会。四郎如约返回,不料消息走漏,被擒问斩,幸得公主多方讲情,最终赦免了四郎。



演员表

剧中人 ........... 扮演者

杨延辉 ........... 杜镇杰

      杨延辉 ........于欣泽(中)

铁镜公主 ....... 张慧芳

萧太后 ........... 王 怡

佘太君 ........... 康 静

杨宗保 ........... 包 飞

杨延昭 ........... 白智鑫

四夫人 ........... 马 娜

大国舅 ........... 孙 震

二国舅 ........... 包 岩

琴 师:艾 兵、张一平

鼓 师:刘 洋

舞台监督:刘书俊

*以演出当天实际为准

寻梦承泽

好戏不断

3月20日 《恶虎村》《搜孤救孤》

3月21日 《宇宙锋》

4月09日  《硃痕记》

4月10日 《三盗令》《桑园寄子》

4月11日 《凤还巢》

8月20日 《四进士》

8月21日 《黄金台》《狮子楼》《打渔杀家》

8月22日 《穆桂英挂帅》

9月24日 《龙凤呈祥》

9月25日 《战马超》《乌盆记》

9月26日 《春秋笔》

11月19日《取洛阳·白蟒台》

11月20日《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1月21日《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12月10日《八大锤·断臂说书》

12月11日《群英会·借东风》

12月12日《红鬃烈马》



项目介绍

        “寻梦·承泽”是北京京剧院推出的以挖掘上演传统骨子老戏为主的精品系列演出活动。其主角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杜镇杰、张慧芳。该项目自2014年推出后,已演出、加工提高了数部骨子老戏。举办了“杜叔说戏”、“寻梦·承泽总动员”、“戏迷答谢会”、“萌娃戏体验”“剧本朗读会”等30余场落地活动。

        多年来,“寻梦·承泽”项目主演杜镇杰、张慧芳及琴师艾兵、鼓师刘洋及项目工作室成员始终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执着、凭借其精湛的技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寻民族艺术复兴之梦,承先贤之泽”这一信念。获得了观众与媒体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