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京剧艺术_
- 时间:
- 浏览:206
- 来源:爱戏网
6月13日 ,青年演员郭玮在北京京剧院4层排练厅练功。摄影:纪敬
难忘
乡村戏台最招人
去年夏天的北京京剧院“唱响之旅”广西行是郭玮最难忘的一次演出 ,她被观众的朴实和热情所震撼。青年演员少有下乡的机会 ,郭玮随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演员们 ,一起来到离南宁4个小时车程的偏远山区。晚上7:30开始演出 ,下午就有人拿着板凳占好了位置 ,可能是罕有文艺演出走进这偏僻的乡村 ,观众们格外热情 ,舞台前后左右都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村里的空地上临时搭设的简陋棚台 ,像旧时的“草台班子”。没有化妆间 ,只能在后台用布围起临时的换衣间。当时的广西潮湿闷热 ,演员们穿着厚重的戏服忍着酷暑 ,也享受着观众毫不吝惜的掌声与叫好。这不仅是京剧的魅力 ,更是舞台艺术带给人们所渴望的新鲜和热闹的文化氛围。
自去年9月开始 ,北京京剧院“唱响之旅”全球巡演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台北、香港 ,等国内外近30个城市 ,完成了120场演出 ,30余场讲座和展览。郭玮参与了10场左右的演出 ,多是走进大中型城市。亦如所传 ,最难“难伺候”的是天津观众。
6月9日晚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上演的《龙凤呈祥》 ,饰演孙权之母的李派老旦赵葆秀演唱时 ,音响突然短路 ,台下的观众立马有了“反馈”的声音。天津观众懂戏 ,对戏曲演出的品质要求严格 ,不容一点瑕疵 ,能及时将情绪、意见、褒贬传递给演员 ,这种台上台下有效的呼应 ,给予演员很多帮助和警醒。天津之行 ,不只是郭玮 ,北京京剧院的“角儿”们都是抱着忐忑的心情 ,不敢有一丝懈怠。
郭玮在《龙凤呈祥》中饰演孙尚香 ,要与赵葆秀、谭孝曾等大腕合作 ,每次郭玮都会被他们在舞台上透露出的成熟感、随心所欲、潇洒自如的强大气场感染。有压力 ,但更多的是收获。排练时 ,这些老师会将转身、走场、留词、站位等每个细节 ,都点拨到位。与大腕排练的时间少 ,郭玮主要是靠私下下功夫 ,不会看了录像就上台 ,绝对要找老师一点点抠戏 ,否则心里就不踏实。
宣传
重要的是领进门
郭玮自认为嗓音不够粗厚 ,会被有些观众误认为程派味儿不浓 ,“什么是真正的程派”是郭玮这几年思考的问题。夸大、拉长、加重、加强 ,刻意地使用喉音和嗽音 ,一味地求粗求响 ,故意闷着嗓子 ,把声音憋粗 ,瓮声瓮气。那不是正宗的程派 ,是一种曲解的戏剧化的“程派腔”。其实 ,程派在演绎《玉堂春》、《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老戏时 ,都是规规矩矩发音 ,不倒字、高腔、亮音、用气讲究。
京剧入行的门槛高 ,欣赏京剧的门槛也不低。对于很多年轻人 ,别说区分流派 ,就连剧场都很少进。郭玮的师兄叶派小生李宏图曾说 ,京剧的普及得靠媒体的传播力度。郭玮也赞同这个说法 ,靠媒体的宣传把观众领进门 ,演员再去努力留住观众。
以前不喜欢听相声的郭玮 ,就是因为媒体的宣传喜欢上了郭德纲的相声。几年前 ,老郭连续数日出现在每晚的北京电视台的文娱新闻里 ,频繁出镜引起了郭玮的注意 ,本对相声没有兴趣的她 ,开始试着听郭德纲的相声 ,慢慢就喜欢上了。
郭玮觉得不喜欢京剧的人总会绕开戏曲频道 ,要是把有关京剧艺术及演员的信息夹杂在黄金档的新闻里 ,哪怕每天有5分钟熏陶观众 ,也会有人被京剧艺术的魅力所吸引。郭玮逮着机会就会招呼朋友去现场听京剧。在她的带动下 ,身边没接触过京剧的朋友也“被”感染喜欢上程派戏。
老戏迷大多钟情传统剧目 ,当初郭玮与李宏图演出新编历史剧《蝶海情》时 ,台下几乎都是很少看戏的年轻观众。经过改编的新戏 ,有交响乐队伴奏 ,添加新颖唱腔 ,音乐好听 ,扮相时尚 ,布景灯光绮丽华贵。现代技术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装扮得时尚靓丽。郭玮本人很认可新编、改编、现代戏等被老戏迷“不屑一顾”的新戏。她认为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四大名旦也是在继承了青衣王瑶卿的基础上创新出的流派。
坚持
一直是“跟着戏走”
过去的女人都会染指甲 ,尤其清宫的皇后、嫔妃 ,喜欢蓄指甲。演《坐宫》里的公主 ,郭玮就把指甲染红了 ,她一直是“跟着戏走”。程派代表作有《锁麟囊》、《荒山泪》等 ,给人们的印象总以悲情角色示人。郭玮也不止一次演到动情处流泪 ,还要把控情绪收放自如。保持重复演出时有激情 ,不断复制情感同时有所超越 ,是舞台艺术的魅力 ,更是演员的功底。
在戏校学戏的9年很苦 ,劈叉、下腰、扳腿、喊嗓……11岁的郭玮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李文敏。李文敏教学严格 ,经过她调教出的学生 ,基本功扎实 ,“四功”唱、念、做、打都没有毛病。基本功学扎实了 ,才能接着学流派。郭玮的身材、扮相、嗓子 ,活脱的“小杜近芳”适合学梅派。但是李文敏老师发现郭玮有灵气 ,也就将她留在身边学习程派。由于个人条件好 ,郭玮学着程派 ,同时还学着刀马戏和昆曲。
与郭玮同时入学的北京戏校90班有几十人 ,一边学一边往下刷 ,不合格的学生随时会被劝退。能坚持到最后 ,且被京剧院挑走的学生更是少数。郭玮说 ,现在北京已经少有优秀的尚派演员 ,戏校里就招不到合适的学生。尚派近于武旦 ,既要有好武功 ,又要求嗓子好能唱高音 ,两者兼备的人才几乎没有。没有稳定的继承 ,这个流派也就少人问津了。
面对当今社会的很多诱惑 ,年轻人浮躁没有恒心 ,大批戏曲演员中途退出 ,经过百般锤炼后能够站在舞台上成“角儿”的凤毛麟角。郭玮对记者说 ,都说 “戏保人” ,也需“人保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