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风雷京剧团新编《五丑四美图》首演直播京剧伴奏_

  • 时间:
  • 浏览:123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伴奏
  •     新编京剧《五四美图》首演直播 ,为小屏观众调整表演  

            由北京风雷京剧团创作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资助项目《五丑四美图》于9月4日正式首演。作为北京市文联、北京剧协主办的“2020北京喜剧周”的第一线上戏剧新探索活动  ,《五丑四美图》不仅在传统京剧中融入更多现代手段  ,把老故事唱了新意  ,同时也采用大量高科技舞美 ,并利用直播的形式展现给各年龄层的观众。北京风雷京剧团团长松岩在后台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松岩表示 ,正式演出在表演节奏、舞美设计上都根据“小屏”进行了调整和契合  ,希望观众在两个小时内能尽量多欣赏到京剧的内涵和底蕴。据悉 ,《五丑四美图》将于9月4日至9月7日进行第一轮演出。

    《五丑四美图》演出现场。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摄

        故事

        彰显“五丑四美”的精神之美

            从角色来看 ,《五丑四美图》是标准的传统戏。故事选取了中国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蝉  ,以及其在京剧经典剧目中的片段  ,例如《昭君出塞》《贵妃醉酒》等。其中由于貂蝉在京剧中鲜少出演主角  ,只有她的桥段是全新编写的。但与此同时 ,风雷京剧团也采用了新颖的呈现手法  ,以京剧中的五位丑角来烘托四大美人  ,令戏里美中有丑  ,丑中有美  ,美丑相聚同趣。

            松岩称  ,他们希望《五丑四美图》不再简单地平面化呈现四大美人的貌之美  ,而是要彰显精神之美。剧中  ,四大美人分别搭配了四个不同的场景。例如西施像水一样清澈  ,剧目便选取了吴国战败之后  ,西施和恋人范蠡在西湖泛舟的情境。舞台上摆满了荷花 ,以展现西施为国家做出牺牲  ,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王昭君的《昭君出塞》则出现了大量仪仗队的烘托。松岩让仪仗队待在角落 ,王昭君孤独地独自站在风雪中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人物。她为了祖国边疆的安稳  ,愿意献身去外邦和亲  ,但其实她心情是很复杂的。” 而在杨玉环的部分  ,松岩以冷月作为她的精神象征。当她离去时  ,大屏上的冷月越来越大 ,与脚下的牡丹花形成冷热对比。

            松岩称  ,过去的京剧几乎都是在唱念做打等技巧上比较讲究  ,但环境和气氛稍差一些。他希望通过《五丑四美图》将京剧与舞美、音乐等多手段的结合  ,在不破坏表演的基础上  ,让观众更好地感受人物内心的感觉。“现在很多传统京剧大戏  ,青年朋友接触比较少  ,一开始接触会有一些不太适应。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想吸引一些年轻的朋友来看戏。”

            除了在剧作内容上进行革新 ,《五丑四美图》的主要角色也都起用了青年演员  ,平均年龄不到30岁。松岩称  ,此次的年轻演员都是来自各大剧院的精英  ,艺术造诣在同龄演员中出类拔萃。“形式上有新意  ,用年轻人来演可能更有新意。而且我们力推青年人  ,也是希望青年人演 ,青年人看  ,对年轻朋友更有吸引力一些”

    松岩在给演员讲戏。  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摄

        直播

        加快故事节奏  ,缩减换景时间

            《五丑四美图》是北京风雷京剧团第一次尝试线上直播  ,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 ,对传统京剧人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网络市场太大了。我们也是想尝试接近大众 ,特别是接近我们现在习惯看手机的青年朋友。”松岩表示。

            而从舞台到小屏  ,《五丑四美图》首演版本在故事和舞美上 ,也进行了更适合新媒体传播的调整。直播与现场最大的区别是环境。观众坐在现场看两个小时戏  ,时间并不长 ,但线上的观众可以在任何户内、户外环境观看直播  ,因此松岩克服了传统京剧中每场与每场之间换景、换装的间隔时间 ,让每一幕都一环扣一环 ,没有空白间隙  ,观众可以更大几率的持续看完整场戏  ,甚至会随着剧情推进越来越紧张。

            为了更好地抓住观众  ,最终首演版本也控制在两小时之内  ,调整了四大美人的故事节奏。例如貂蝉的节奏相对稳一些 ,杨玉环就比较奔放 ,因为她是受宠的贵妃。西施像水一样  ,节奏流畅;而王昭君则相对而言节奏更快  ,“我们选用了昆曲《昭君出塞》  ,可以说是载歌载舞的情节。”松岩希望整部戏的节奏可以张弛有度  ,且讲述流畅  ,观众看完后可以意犹未尽 ,“我们不抛弃老戏迷 ,但我们也希望吸引更多的新戏迷进来  ,希望他们能够在看的过程中  ,越看越有意思 ,而不是看的有点繁琐。”



    

    猜你喜欢

    京剧伴奏乐器竹笛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

    2022-05-16

    京剧伴奏乐器小锣

    也属锣的一种,因锣面较小而得名。铜制,圆形,直径约22厘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系绳。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音色明亮清脆。小锣在京戏中也称京小锣,它

    2022-05-16

    京剧伴奏乐器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打击乐器。约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

    2022-05-16

    京剧伴奏乐器海笛

    海笛又称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23厘米的(又称“三吱子”)。引流行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多用来独奏或合奏,尤以与二胡等合奏更为动听,

    2022-05-16

    京剧伴奏乐器单皮鼓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

    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