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深圳文化街京剧“票房”的票友京剧知识_
- 时间:
- 浏览:137
- 来源:爱戏网
今年以来 ,生活在坂田手造文化街附近的居民不时都可能听到有人在唱京剧 ,而且无论是曲目演奏还是演唱都颇有专业水准。原来 ,从今年2月份以来 ,坂田手造文化街里有了一个京剧“票房”。
京剧“票房” ,或者叫做“剧社” ,是戏迷票友自发形成的活动组织。坂田手造文化街京剧“票房”的票友们来自罗湖、福田和龙岗各区 ,目前共有15人。他们而当中 ,最小的只有3岁多 ,刚满月就到票房 ,已经有3年票龄了。年纪最大的是今年75岁的陈慈华老师 ,他从9岁开始学京剧 ,曾任安徽京剧团团长 ,现在是该票房的指导老师之一。
陈慈华老师介绍说:“京剧对于老年人来说 ,对身体是十分有好处的 ,它的气息转换 ,对身体很有益 ,古话说 ,‘内练一口气 ,外练胫骨皮’ ,这从医学上讲也确实是这样。”
“有些朋友问我 ,陈老师你多大年纪了 ,我说我今年75岁了 ,可他们都不相信 ,问我有什么秘诀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秘诀。但对于唱京剧 ,我认为对身体是很有益处的 ,对于中青年 ,不管是男士还是女士 ,陶冶情操也是很有好处的。”
一个面积不到50平米的票房 ,各种京剧的弹奏乐器都有 ,这些喜爱京剧的戏迷不仅爱弹、爱听、爱唱 ,而且还喜欢上台表演。《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空城计》、《贵妃醉酒》等经典的京剧选段 ,他们都可以通过合唱或一人唱多个角色的方式 ,有板有眼的进行表演。谈到为什么要学京剧 ,这些不同年龄段的票友们都坦言 ,是被京剧这种中华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京剧票友肖清告诉记者:“我小时候就曾经跟着我的奶奶一起听京剧看京剧。京剧首先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缩影 ,它的每一个剧目情节都非常精彩 ,一个个故事都非常吸引我。再者就是京剧的扮相 ,特别是花旦青衣等的扮相特别的美。然后他们那种委婉的腔调也非常吸引我。所以我在认识了陈老师之后 ,就开始跟他学习。”
京剧票友周荃生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是70岁在中山公园玩的时候 ,看到一帮唱京戏的人 ,我发现这个京剧非常的美 ,我就去买了京谱一道玩。那时候我已经70岁了 ,我后来还‘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接触京剧呢。”
李式昌也是一位京剧票友 ,他今年62岁 ,住四季花城 ,夫妻俩退休后自学 ,妻子弹月琴 ,自己既会编又会唱。李式昌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 ,是我们的民族文化 ,京剧现在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俩退休以后 ,一是要老有所乐 ,自己娱乐一下 ,有益身心健康 ,也是自己爱好京剧。第二是老有所为 ,就是说老了以后怎么有为。既然京剧是我们的国粹 ,是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们就有义务来传承它。“十八大”提出要文化强国 ,深圳提出要文化强市 ,所以我们退下来以后 ,我们觉得有这个义务来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谈到如何更好地传承京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我们的国粹、国剧代代相传 ,源源不息。陈慈华老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说:“很多人都认为学京剧好难好难 ,其实也并不是那样高不可攀 ,京剧也完全是学得会 ,而且完全可以学好。但是京剧比其他剧种稍难一点 ,应为它要求比较高 ,要求比较严。”“现在京剧进校园在深圳也开展得很不错。我对小学生小朋友学京剧比较感兴趣 ,我认为抓任何事情 ,从小朋友抓起 ,从小娃娃抓起比较好。”
据了解 ,“票房”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艺术强大魅力所致 ,是戏迷自发而相当有凝聚力的群众艺术组织 ,当前的票房和过去的业余剧团已完全不同 ,基本是自发组织的。可以分两大类 ,一类是以自我娱乐为主 ,有自愿组织者定期组织活动的“票房”。另外一块以弘扬和研修为目的 , ,拥有比较高水平的票友定期排练和经常自排自演一些剧目的“票房”。目前 ,“票房”可以说是推动弘扬发展京剧艺术的主力军 ,是延拓京剧艺术的功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