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京韵剧源”京剧文化专题展 京剧伴奏_

  • 时间:
  • 浏览:175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伴奏
  •     梨园传承有佳话  ,国粹芳华永绽放

        “京韵剧源——西城2020京剧发祥地艺术季”京剧文化专题展

            230年前  ,四大徽班在这里登台 ,孕育国粹京剧;10年前  ,京剧从这里出发  ,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此京剧位列世界文化之林。这里是北京西城区 ,京剧的发祥地;这里是首都功能核心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  ,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这里京剧历史底蕴深厚  ,二百年来始终坚守传承坚持发展。从四大徽班争芳斗艳的三庆园到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  ,从京剧泰斗谭鑫培曾经居住的大廊营再到护国寺街的梅兰芳故居  ,从京剧科班云集的百顺胡同再到最早的京剧群众组织梨园公会旧址  ,从老北京人记忆里的人民剧场再到新世纪落成的京剧新地标梅兰芳大剧院  ,西城一直见证着京剧的诞与成长、成就与辉煌。

            9月2日至13日  ,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展出的“飞鸿踏雪话梨园”专题展上  ,一张张故纸、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影像  ,无不诉说着西城区在京剧传承上的地位与作用。手迹  ,记录了历史的细节  ,就像摄影 ,如一个被凝固的瞬间  ,它们带着书写者的温度  ,与今天的我们对话。抚今追昔  ,历史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既是对历史的回望  ,也在提醒我们要保护好京剧这张金名片。

            京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更是北京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  ,把振兴戏曲艺术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北京市委市政府同样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  ,将其摆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位置  ,纳入“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在各项纲领指引下 ,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多年来坚持举办的各类主题公益演出、京剧艺术进校园、百姓周大舞台、百姓戏剧展演、京剧票房大赛等  ,对推动京剧艺术的繁荣兴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自2018年开始举办的“京韵剧源——西城京剧发祥地艺术季”活动 ,更是进一步追根溯源  ,突出体现西城京剧发祥地的历史成因和影响  ,使植根于西城这片沃土上的京剧艺术更加枝繁叶茂  ,欣欣向荣。

            传承京剧艺术 ,弘扬国粹文化  ,西城始终在行动。未来  ,西城将多维并举  ,让国粹文化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中持续绽放  ,熠熠生辉  ,让文化之光闪耀京城  ,助力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  ,展示国家首都形象。

    

    猜你喜欢

    京剧伴奏乐器竹笛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

    2022-05-16

    京剧伴奏乐器小锣

    也属锣的一种,因锣面较小而得名。铜制,圆形,直径约22厘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系绳。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音色明亮清脆。小锣在京戏中也称京小锣,它

    2022-05-16

    京剧伴奏乐器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打击乐器。约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

    2022-05-16

    京剧伴奏乐器海笛

    海笛又称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23厘米的(又称“三吱子”)。引流行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多用来独奏或合奏,尤以与二胡等合奏更为动听,

    2022-05-16

    京剧伴奏乐器单皮鼓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

    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