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演员-尹桂芳简介

  • 时间:
  • 浏览:158
  • 来源:爱戏网

尹桂芳,1929年入嵊县醒狮剧社学艺。始演角,后改小。曾在绍兴、杭州、上海等地演。建国后,历任上海、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福建分会副主席。演出剧目有《屈原》、《西厢记》、《红楼梦》等。

尹桂芳,越剧小生。尹派艺术创始人。祖籍浙江新昌。原名尹喜花,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一日出生于浙江新昌西门的坎下村小龙潭。她出身清贫,七岁丧父,十岁入科班学艺,可是所投的科班两次解散。十五岁,尹桂芳由花旦改学小生,两年后在沈家门正式登台,这以後,尹桂芳跟随多个演出班子,辗转演出于新昌、嵊县、宁波、杭州等地。一九三八年,尹桂芳正式进军大上海,加盟了旧上海老闸桥旁的永乐戏院,後在同乐戏院领衔演出。那个时期,正是上海越剧由花旦台柱向小生台柱过渡的时期,尹桂芳努力学习、借鉴京剧小生名家家叶盛兰、俞振飞、姜妙香的艺术成果,充实、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准,在上海很快走红,这对越剧小生行当的成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越剧“三花一娟一桂”的时代由此刻开始向“尹桂芳时代”转变,万人空巷的“尹桂芳现象”成为越剧最终确立起以小生为台柱的风格特征的有力佐证,成了上海越剧圈中的代表人物。她的表演,格调清丽高雅,风度翩翩,靴子功、眼神功更是令人叫绝;她的唱腔深沉委婉,洒脱隽永,韵味醇厚,独标一格。她富有创新精神,在越剧界,她是继袁雪芬之后最早投入“新越剧”行列的著名演员,为越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一九四六年,她与竺水招搭档成立芳华剧团,先后演出了《云破月圆》、《殉情》、《石达开》、《葛嫩娘》、《光绪与珍妃》等一大批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观众的新戏,尤其是《宝玉与黛玉》、《沙漠王子》和时装戏《回头想》、《秋海棠》、《浪荡子》等戏,接二连三地引起轰动。由于她艺德出众、人品高尚,越剧姐妹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尹大姐”。 尹桂芳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红楼梦》、《西厢记》、《屈原》、《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江姐》等。演过上百个剧目,塑造了贾宝玉、何文秀、梁玉书、屈原、张生、信陵君等一系列艺术形象。尹派传人有筱桂芳、尹瑞芳、尹小芳、宋普南、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等。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