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是晋城人的骄傲

  • 时间:
  • 浏览:505
  • 来源:爱戏网
  • 上党梆子
  • 梆子
  •   上党梆子

      是晋城人的骄傲

      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

      其音调高亢明朗,粗犷朴实

      音乐曲调丰富,板式多样

      深受群众喜爱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

      听听咱家乡的“大戏”吧

      上党梆子是山西的四大梆子之一,起源于泽州,流行于我省东南部(古上党郡),形成于17、18世纪之交,俗称“大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音调高亢明朗,粗犷朴实,音乐曲调丰富,板式多样。表演重唱念工夫:以板腔体为主,亦用曲牌体,同时吸收了罗罗腔、昆腔、卷戏、皮簧等曲调。

      在上党地区,很早就有戏曲演唱,众多金元舞台和古老的队戏、院本、琴戏的流传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据晋城市青莲寺残碑记载,有一个演唱上党梆子的鸣凤班,成立于乾隆五十年(1785)前后。因此,可推测上党梆子较早的职业班社是泽州府的“鸣凤班”。

      上党梆子在发展中分成了潞府、州底两大流派。清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是上党梆子的鼎盛时期。

      其间,不仅涌现出了段二淼、郭金顺等一大批名演员,也造就了一代戏王——赵清海。1956年,《三关排宴》《天波府》《皮秀英打虎》等传统戏赴京汇演,颇受好评,涌现出吴婉芝、郝聘之等一批杰出的女演员。

      改革开放以后,上党梆子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郝同锐意改革唱腔,成效显著。

      1990年以后,吴国华、张爱珍、郭孝明、张保平、陈素琴、杜建萍等后起之秀,兼收并蓄,大胆创新,将上党梆子推向了新的艺术境界。

      目前,我市有五人获得了戏曲最高奖“梅花奖”,有五人成了上党梆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现有一人离世)。

      上党梆子在整个晋东南乃至全山西省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国也有较大影响,晋南人称其为“东府戏”,河北邯郸一带称“西府调”,河南、山东人则称“泽州调”。它是山西晋东南地区优秀的地方戏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中国北方地方戏曲中,上党梆子的声腔特点十分明显,其曲目的丰富性、以及对民间文化生活的依赖相融性、尤其是五种声腔的共存性,在全国实属罕见。现在,昆、罗、卷戏已消失于舞台,除少量上党皮黄,绝大多数是上党梆子剧目。

      上党梆子有剧目700余出,现存剧本400余个。新创剧目有《初定中原》《塞北有个佘赛花》《走出大山》《赵树理》《千秋长平》《程颢》《太行娘亲》等。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