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起源,被称为“蒲州梆子”

  • 时间:
  • 浏览:713
  • 来源:爱戏网
  • 蒲剧
  •   蒲剧是我国北方最早的梆子声腔剧种,因起源于山西蒲州(今运城永济市)而被称为“蒲州梆子”、“蒲剧”,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早期民间习称“乱弹”,清代称“梆子腔”或“山陕梆子”,20世纪30年代始称“蒲剧”。蒲剧萌芽于宋元之际,发展元末明初,成熟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明末清初。蒲剧是艺术十分成熟的剧种,它的艺术表现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而且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它的艺术风格是慷慨激越,强烈火爆,苍凉奔放,高亢昂扬,音乐腔高板急,表演激情热烈,擅长演出忠臣义士的慷慨悲歌、英雄豪杰的侠义壮举,仿佛惊涛拍岸,仿佛激流决堤,会看得人热血沸腾,心潮激荡。

      蒲剧早在京剧之前就唱红北京,蒲剧艺人魏长生、薛四儿等于乾隆时期就掀起了第一次蒲剧热,而郭宝臣、祁彦子等则于清末时期在京城掀起更大的蒲剧热潮,与京剧泰斗谭鑫培齐名菊坛,平分秋色,甚得清宫最高统治者欣赏喜爱,优渥至甚,曾获赐黄马褂和五品顶戴。近代著名戏剧评论家张伯驹写诗赞颂:“韵醇如酒味堪夸,疑是清明醉杏花。均道绝艺元元红,辕门斩子胜谭家。”

      蒲剧相对于锣鼓杂戏、曲子戏、清戏、线偶戏、道情等当地小剧种,被称“大戏”;因急管繁弦,腔高板急民间称为“乱弹”;又因唱腔尾音上挑,北京人称之为“勾腔”;又因节拍用枣木梆击节,故称“蒲州梆子”;根据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西北各省称蒲剧为“山西梆子”;河南人称其为“西戏”;晋北、晋中称其为“南路戏”;东北、京津一带因分不清秦、蒲两地语言和腔调,称之为“秦腔”或“山陕梆子”。蒲州梆子和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而居其首,其它三大梆子的形成均受蒲州梆子影响而派生,同时还影响到河北梆子山东梆子、徐州梆子等的衍生形成,因而被尊为梆子戏的鼻祖。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