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起源,被称为“蒲州梆子”

  • 时间:
  • 浏览:713
  • 来源:爱戏网
  • 蒲剧
  •   蒲剧是我国北方最早的梆子声腔剧种,因起源于山西蒲州(今运城永济市)而被称为“蒲州梆子”、“蒲剧”,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早期民间习称“乱弹”,清代称“梆子腔”或“山陕梆子”,20世纪30年代始称“蒲剧”。蒲剧萌芽于宋元之际,发展元末明初,成熟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明末清初。蒲剧是艺术十分成熟的剧种,它的艺术表现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而且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它的艺术风格是慷慨激越,强烈火爆,苍凉奔放,高亢昂扬,音乐腔高板急,表演激情热烈,擅长演出忠臣义士的慷慨悲歌、英雄豪杰的侠义壮举,仿佛惊涛拍岸,仿佛激流决堤,会看得人热血沸腾,心潮激荡。

      蒲剧早在京剧之前就唱红北京,蒲剧艺人魏长生、薛四儿等于乾隆时期就掀起了第一次蒲剧热,而郭宝臣、祁彦子等则于清末时期在京城掀起更大的蒲剧热潮,与京剧泰斗谭鑫培齐名菊坛,平分秋色,甚得清宫最高统治者欣赏喜爱,优渥至甚,曾获赐黄马褂和五品顶戴。近代著名戏剧评论家张伯驹写诗赞颂:“韵醇如酒味堪夸,疑是清明醉杏花。均道绝艺元元红,辕门斩子胜谭家。”

      蒲剧相对于锣鼓杂戏、曲子戏、清戏、线偶戏、道情等当地小剧种,被称“大戏”;因急管繁弦,腔高板急民间称为“乱弹”;又因唱腔尾音上挑,北京人称之为“勾腔”;又因节拍用枣木梆击节,故称“蒲州梆子”;根据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西北各省称蒲剧为“山西梆子”;河南人称其为“西戏”;晋北、晋中称其为“南路戏”;东北、京津一带因分不清秦、蒲两地语言和腔调,称之为“秦腔”或“山陕梆子”。蒲州梆子和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而居其首,其它三大梆子的形成均受蒲州梆子影响而派生,同时还影响到河北梆子山东梆子、徐州梆子等的衍生形成,因而被尊为梆子戏的鼻祖。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