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戏曲应该注意的10大要领

  • 时间:
  • 浏览:391
  • 来源:爱戏网
  • 戏曲演员
  •   戏曲演员在台上要想把一戏唱好,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掌握了这些要领,他们才可以在台上行于流水般自如。下面带你一起学习一下这些要领,希望可以给正在学习戏曲的朋友一些借鉴。

      1.吃字

      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喉这几个咬字发音的部位。

      2.倒字

      戏曲演员要想把字唱的准确,必须把阴、阳、上、去(四声)找准,如"他"字,属于阴平,如把他读成上声,则为"塔"字了。"倒字"就是不辨四声。

      3.飘

      演员在唱念中吐字轻飘无力。在京剧演唱中非常讲究"喷口"(既爆破音)。所谓"喷口"即要求演员在咬字时,要把嘴皮收紧,把气息用足。"飘"也正是由于嘴皮子没劲,气息不足所造成。

      4.口紧

      亦称做"牙关紧"。即演员在咬字发音时张不开嘴,上下槽牙过于收合。这一毛病不仅影响着吐字的清楚准确,而且也造成了发音上的直平,沉闷。出现"牙关紧"毛病的原因,大多为训练不得法所致。

      5.冒调

      演员在演唱时,所唱的曲调调门比伴奏乐器(胡琴或笛子)规定的调门高,叫做"冒调"。出现这种毛病一般说有两个原因,一为演员的耳音不好,听音有误;二为演员用气过猛。

      6.塌调

      亦称"荒调"或“黄调”,即演员在演唱时,所唱的曲调调门比伴奏乐器(胡琴或笛子)规定的调门低。出现这一毛病的原因也有两个,一是演员的耳音不好,听音有误;二为用气不足。

      7.坠

      演员在演唱时比原来规定的节奏慢着一点叫"坠",这种毛病出现在重点唱段中往往要破坏人物感情和戏剧情节的正确表达。造成这一毛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演员在演唱中,对于人物性格,剧情发展,缺乏应有的理解。有时演员对所唱曲调欠熟练也易造成此毛病。

      8.丢板

      亦称"走板"。京剧曲调的节拍,是以"板"、"眼"划分的,凡曲调的头一拍者,均称做"板",其余者为"眼"。如京剧演唱的规律来说,二黄为板起板落,西皮为眼起眼落。在演唱中若将"板"、"眼"唱错,通称"丢板"。"板"、"眼"的颠倒,在演唱中会影响曲调的和谐完美。

      9.横气

      演员在演唱中很讲究用气,有所谓"气乃声之源"之说。气口的运用,不仅决定着声音的响亮与否,而且也决定着曲情的表达。戏曲演唱中的气口,包括吸气,储气,呼气,换气……等。演唱时口腔精神过于紧张,把气息横在胸部而不能运用自如地演唱。气口运用不好,还会导致声带的过度疲劳。

      10水腔

      有造诣的戏曲表演艺术在演唱时讲究声音的圆润悦耳,同时又要求声音富于感情,即所谓"声情并茂"。而"水腔"恰恰缺少上述两点,好似一碗白水,平淡而无味,导致这一毛病的原因在于演员既缺乏演唱技巧,往往又缺少对曲情的理解。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