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这些颠覆认知的事实,您都知道吗?

  • 时间:
  • 浏览:549
  • 来源:爱戏网
  • 戏曲
  •   大家的生活中,戏曲的身影随处可见,即使不是“票友”的小伙伴,也可以随口哼上一句唱词。基层工作者们选用这一方法来宣传,可以说是极度“接地气”,与群众零距离。

      话虽如此,但戏曲看似大家都熟悉,细究起来,却说不定对它有不少误解!有一些和戏曲相关的说法由来已久,看似合理,但却是个“美丽的误会”,或者本该是错的,但错误代代相传,弄假成真成了对的。

      不信?看看下面这几个与戏曲相关的真相,有几个颠覆了你的认知呢?

      1

      戏曲中的“角”都是坏人吗?

      不是

      丑是戏曲中的喜剧角色,一般担任娱乐大众、调节气氛、促进情节以及讽谏的作用。丑角一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工为主。当丑角扮演的是正面角色时,在舞台上就可以嘲讽反派;当丑角是一个反面角色时,会在舞台上进行自嘲。

      也就是说,丑角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这一行当的命名不是因为人物的外貌丑陋或品行恶劣,而是因为人物的功能。

      想想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丑”,他们的表演同样只是人们的快乐源泉,跟他们的长相和人设“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这个“丑”长得不丑,嗯...人好像也不坏,甚至还有点可爱!

      不同剧目的丑角

      和其它行当一样,通常每个演员因其身体特征和表演特长所限,只偏重于扮演某一类戏剧人物,因此也产生了不少著名的丑角演员,例如京剧的有严庆谷、慈少泉、徐孟珂,昆剧的李鸿良、粤剧的“四大名丑”李海泉、廖侠怀、半日安、叶弗弱等。

      演员李鸿良和他饰演的丑角

      2

      是读“jué色”还是“jiao”色?

      都对!但戏曲中比较专业的说法应该是“脚(jiao)色”

      通常来说,“角(jué)色”指的是舞台或影视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而“脚色”在戏曲中指演员的分类,即生旦净丑这些行当。“脚色制”始于宋朝参军戏,是我国戏曲的一项重要制度。

      参军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成,形式类似于今天的相声,是一种滑稽对话和表演。被戏弄的称“参军”,戏弄别人的称“苍鹘”,最早由二人搭档表演,后来演变成多人合演。

      参军戏

      因此最早的时候,戏曲中的角色分类应是“脚色”。之所以把“脚色”和“角色”混为一谈,是因为一般的观众对“脚色制”不太了解,加上后来两个字不断通用,逐渐以“角”为准。

      在一些戏曲专业的相关书籍中,除了提到“脚色制”时会保留“脚”字,写“生角”“角”“净角”“丑角”时都会用“角”字。

      后来,“角色”和“脚色”就逐渐不区分开了。由于很多情况下为了便于传播,文字的使用更注重普适性,“角(jué)色”反而成为常见的说法。不过,如果你看到“脚(jiǎo)色”这一说法,也要知道这么说没毛病!

      戏曲中的不同“脚色”

      3

      戏曲中“压轴”是最后一出戏吗?

      不是

      是不是有点震惊?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压轴”本是最后一个剧目。但其实它的本意并非如此。

      “压轴”一词最初是戏曲术语,一般指一场折子戏的倒数第二出剧目。折子戏是指演出全本大戏中的某一出,通常演折子戏的只有昆曲和京剧,甚至可以说京剧本身就是在折子戏的演出中成熟发展的。

      戏曲中,每一出戏都有不同的称谓:

      第一出:开锣戏

      第二出:早轴

      第三出:中轴

      第四出:倒数第二出,也称“压轴”

      第五出:最后一出,也称“大轴”

      在戏曲中,真正的最后一出戏叫作“大轴”,压轴“压”的就是“大轴”。这种叫法和一代代艺术家们的演出经验有关。

      一般演出到倒数第二场,就会有观众陆续离开,我们称之为“抽签”;甚至会有大量观众退场,这种情况称为“起堂”。一旦如此,到了唱大轴的时候就没有观众了,所以到了“压轴”,就需要一台好戏来镇场,让观众坐稳继续看演出。

      4

      戏曲里的“圆场”怎么打?

      此题为陷阱题。戏曲中的“圆场”根本不是用来“打”的,它是用来“跑”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打圆场”这个词。“打圆场”是指出于善意,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语言行为。但戏曲中的“圆场”可不是这回事。

      圆场是戏曲表演的动作形式,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周而复始,称为圆场。圆场的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又称“跑圆场”。

      圆场在戏曲中是一种步法。男性圆场要求两腿膝盖不能僵直,上身不能乱晃,每步距离约为大半步;女性跑圆场时,两膝盖内侧要贴紧,步伐要小、快、匀,上身稳,不能扣胸、撅臀;行进路线可分直线、横线、半弧圆、斜线、圆圈、s字形,横∞字形等。两个以上演员在场上交叉地跑“∞字形”圆场,称为“编辫子”。



      5

      陈世美渣男是被冤枉的吗?

      历史上根本没有“陈世美”这个人。

      闻名古今的“戏曲渣男”陈世美出自戏曲《铡美案》,又名《秦香莲》,在京剧、秦腔评剧等剧种里都有这个剧目。



      这部戏讲述了家境贫寒的陈世美经过十年苦读,进京赶考中了状元,被招为驸马。从前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便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相认,甚至派杀手追杀妻儿,幸得包拯和展昭相救。正当驸马要被定罪时,公主与太后赶至阻挡。但历尽阻碍,包拯最终还是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渣男本渣,却有很多人为陈世美申冤。这个说法主要是以清代文献作为考证,认定陈世美是清代的清官。郭沫若也曾以此为证写过一篇论文,认为陈世美是被冤枉的。



      ●据《均州志·进士篇》记载:顺治十二年,乙末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

      ●《湖北历史人物词典》(1984版)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县,现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官之家。

      然而这些史料可以证明陈世美是被冤枉的吗?不能!因为陈世美这个形象明代就出现了。这个人物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注意,是明代!而史料中的陈世美却是一位清朝官员。

      咳咳,一位明代的作家污蔑一位清朝的官员,是“穿越”还是“未卜先知”?因此,这些史料不能证明陈世美是被冤枉的,历史上并没有“陈世美”这个渣男。

      6

      京剧是北京的地方剧种吗?

      也许你本来不知道是不是,但既然题干这么问,那就肯定不是啦!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清代乾隆年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在吸收地方民间曲调的基础上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又有“国剧”之称,分布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因此并不是北京的地方剧种。

      ▶清朝时期的京剧表演

      而北京真正的地方戏是曲剧,这个名字是著名作家老舍命名的,北京曲剧第一个剧目便是老舍的《柳树井》,以“京腔京韵、京弦京鼓”演绎“京人京事”。它是在北京这座千年文化名城孕育而生、真正属于北京的地方剧种。



      曲剧的音乐唱腔以单弦曲牌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创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突出北京语言的特色,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曲剧表演具有更加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创作上尤以演绎清代和近代、现代的北京本土题材为长。



      来源: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

    猜你喜欢

    戏曲焕新•乙巳蛇年直播:科技遇见戏曲之美,超600万人在线观看

    戏曲,是穿越千年的艺术华章。如今,数字技术正在让戏曲展现出更多元的魅力。1月18日晚,“当科技遇见戏曲之美——戏曲焕新·乙巳蛇年直播”拉开序幕。京剧、昆曲、越剧、川剧、粤剧、豫

    2025-01-21

    中国戏曲文化数字焕新行动持续落地,“戏曲数字资源库”上线腾讯探元平台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随着互联网文化多元发展及传媒环境演进,正面临着传承、传播难的困境。近日,腾讯SSV探元平台正式上线“戏曲数字资源库”专区,汇集了包括6DoF技术录制

    2024-12-20

    2024年 “院区手拉手·戏曲艺术进基层” 之“京剧沙龙培训”

     [北京大兴剧院]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戏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乡村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塑造京南

    2024-11-07

    第二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落幕

    日前,第二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主办下圆满落幕。这项备受瞩目的全国性赛事,被誉为中国少儿戏曲界的“希望工程”,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顶尖少年戏曲才俊。

    2024-10-09

    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京启幕

    9月27日,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将继续至10月3日。开幕式上,北方昆曲剧院的《飞夺泸定桥》选段“夜袭”首先登场,翁佳慧、朱冰贞和刘恒以精湛的演技,再现了红军

    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