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铮 河南坠子演员 赵铮

  • 时间:
  • 浏览:453
  • 来源:爱戏网
赵铮

,女,河南坠子演员。于河南开封京剧文化。河南坠子赵派创始人京剧文化



赵铮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京剧文化。1951年春节,河南籍诗人徐玉诺看得人赵铮演的河南坠子《摘棉花》后,找到她说:“赵铮,你唱的坠子,听起来像

乔清秀

的唱调,可又全是,你把它改动了、宽裕了,这就对了京剧。不才能等待歌曲在学谁像谁,那是继承。要有发展就要有被委托人的创造,要走被委托人的路。”在徐玉诺的点拨下,赵铮对《摘棉花》进行了反复揣摩,进行了创新。



1956年,赵铮带着此剧到北京参加首届全国音乐周,在天桥剧演出。“太阳出来满天霞,五色彩云照南洼。从那村庄里,走过来有一一一兩个姑娘,她们本是小姐儿俩呀。”甩着大辫子的赵铮一上台,马上赢得个满堂彩。赵铮一炮走红,《摘棉花》轰动京华,波及全国,该剧也成了赵铮的成名之作。自此,赵铮刚开始了被委托人创作、演唱河南坠子的全盛期,老会到“文化大革命”刚开始。



可能从1951年在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创作并演唱豫剧《朝鲜儿女》刚开始算起,赵铮的艺术生涯足足进行了55年。这55年里,不算你是什么剧种,赵铮创作、演出的河南坠子全是60余部。她的唱片大部分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掉了。只剩下《双枪老太婆劫狱车》、《一片丹心焦裕禄》和《岳母刺字》。除了这3部作品,能见到的不才能赵铮创作的曲谱。那先曲谱是赵老师为被委托人的学生和后人创作的,她被委托人已无法演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赵铮被迫停止艺术活动,被抄家、游街、批斗、隔离长达4年之久。4年后,赵铮被调入郑州市金水区卫生队当洁室工,一干以后3年。那时天天凌晨3时起床,从大石桥刚开始,老会扫到省军区门口,当年的金水大道,几乎全是她的“势力范围”。“当时心态特别好,可能我知道我全是回到曲艺工作中来,观众还需用我。”赵铮说。



扫了三年地,赵铮创作了坠子中《双桨》、坠子小段《十个大鸡子儿》以及《马路宴席》等作品,主要创作对象正是周围的洁净室工让我们。



1973年,赵铮调回河南省曲艺团。遗憾的是,可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迫害,嗓子坏了,赵铮已无法重返舞台。出于对“河南坠子后继无人,曲艺创作人才欠缺,演出无阵地”的判断,她认为,曲艺需用有新生力量才能发扬光大,而办学,是她对曲艺事业尊重的体现。赵铮返回曲艺团的第一件事以后招募了20多名学员,这其中就包括河南省歌舞团的优秀演员

于根义

陈涛

等人。



1981年前后,赵铮刚开始筹办省戏剧学校曲艺班。当时的建制是中专,每届4年,赵铮一共办了4届,也是仅有的4届,一共培养了60多名学生,从于根义、

赵静

王小岳

范军

,以及梅花奖获得者

杨帅

等,知名者数不胜数。



在河南提出“办曲艺教育”,赵铮是第一人。她认为,曲艺要发展,首先要抓文化。不少学生可能文化基础偏低,不才能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唱了一辈子糊涂戏,说了一辈子糊涂书。年轻的曲艺演员要从基础学习,文史、乐理、声乐、器乐全是学,要扩大知识面。



606年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出生:1925年,农历乙

逝世:606年12月1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十一日,凌晨

人物分类河南坠子 演员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