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魅力】京剧艺术与养生之道

  • 时间:
  • 浏览:390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艺术
  • 京剧四功、五法,使闻者清心悦耳,观者陶冶情操。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演唱京剧能带来青春活力,具有养之妙用。

      我们知道,气乃人之根本,气足则血盛,无气则无力。演唱京剧最讲换气和用力,这本身就是对人体内精、气、神的培养,以增强真气运行,使之调整阴阳,方可气力充足。演唱京剧需一呼一吸,在气功中称之为虚实阴阳,吸为纳(阴),呼为吐(阳),唱腔中所需的长呼短吸的气口,正是气功行使所说的“功”力。

      演唱京剧,讲的是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法),借鼻音而脑后音引起共鸣,这就必然牵动丹田之气,由会阴穴升经肾俞穴,穿玉枕穴直冲百会穴回上齿龈。这一升一降正是气功所说的“周天”运行,能使任、督两脉自然贯通,有助于调整脉搏频率和人体的内部功能,有益于人体健康。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悦耳的音乐,通过感官传到大脑,能使人体分泌一种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可以对人体的内脑和躯体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京剧艺术中不同的唱腔板式和曲调,刚柔相济和阴阳虚实的变幻能使人飘然欲仙,得到一种美妙的享受。

      比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打虎上山”选段,由武打击乐引出管弦乐队前奏曲,把听众引入茫茫的林海雪原。京胡进入管弦乐曲后奏出“二黄?导板”:“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这句高昂的“汉”字托腔,气势磅礴,展示了未出场的杨子荣形象。紧接着马舞引出杨子荣唱“二黄?回龙”及“原板”唱腔,倾诉对祖国大好山河和民族的热爱。最后一句“捣匪巢定叫他地覆天翻”,又以“翻”字托腔结束,使观者无不受剧情和音乐的感染。此时观众已完全融入剧情,排除了杂念与烦恼,获得精神上的美感。

    京剧艺术是在文人荟萃的京都发展起来的,其唱词简练,词汇丰富,要求合辙押韵,讲究四声(平上去入)、五音(唇齿牙舌喉),上口(中州湖广)字声,念分韵白、京白、方言等几种语言法,韵味近乎吟诵。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步身法),服装脸谱无不完备。吐字要求字音准确、急徐有致、抑扬顿挫、感情层次分明;行腔韵味要求“行如滚珠、托入云中”,使闻者清心悦耳,陶冶情操胜如听禅。

      此,京剧的表演方式体现着传统太极的演变模式,无论舞台上的圆场、台步、云手和身段,都是大圆圈套小圆圈无处不圆的变化,每一招式都包含着太极八卦阴阳变幻的内涵。京剧声韵的五声,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与宫、商、角、徵、羽及阴阳五行的生克关系相互联系。根据马礼堂先生的六字诀养生法:“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咽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医宗今鉴》所载的五声理论及五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产生万物”等理法,对进一步探讨京剧艺术的养生奥秘有着更深的意义。

      人的疲劳、衰老和疾病大都是精神因子所致,练气功或听音乐,尤其是表演和欣赏高雅艺术(如京剧),可以增加大脑的良性刺激,使人的形象思维、推理思维和灵感相互作用而心醉神迷,促进身心健康,达到防病、健身、益寿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