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平调忆童年 >>剧评赏析>>菊坛文萃>>玲珑戏曲艺术网「京剧艺术」

  • 时间:
  • 浏览:159
  • 来源:爱戏网

 河南滑县大平调剧团到京演,对我这个河北人也有极大吸引力。原因是这个古老剧种不仅流行于豫北,也流行冀南,特别是我的家乡大名以及旧大名府所辖各县。大平调又叫“开州平”,开州是现在的濮阳,旧属大名。我迫不及待地赶去看了《三搜太白府》(图)的首演出。当响起大铙大镲,吹起尖子号时,一下子把我引进了童年的回忆。1920年前后,我十岁左右时,每年三月初三庙会,我们村子总要唱一台大平调。加上周围村镇的庙会,每年看戏不下四五次。大平调剧目多为历史题材,从春秋到明清的历史故事应有尽有。我的一些历史知识,除课堂上历史书获得的以,大部分来自戏剧舞台。对戏剧的兴趣和浅薄知识,也是从这时培养起来的。

有时外村唱戏,家里有农话,大人不让去看。白天憋到晚上,听到大铙大镲、尖子号的声音,就再也憋不住了。那时文武场面都摆在上下马门外,尖子号从门里直插出来。声传七八里外。开正戏前,先出来一个“副”的角色,说一阵,唱一段。内容有时和正戏有关,有时毫无关系。如“前三皇后五帝年代久远,有尧舜和禹汤四大明君”“昔日有个二大贤,弟兄二人让江山”等等,人们都背得出来。看完戏,第二天仍去干活,一点也不觉累。

记得最后一次看大平调是1925年春天,我已是小学毕业班的学。大名来了个新县长。县商会为他办了个晚会,由唱黑头的罗宪德和唱红脸的于惠合演《铡美案》。这两位名艺人当时已谢绝舞台一两年了。能看到他们的演出很不容易。可是学校规定;学生不准看戏。于是翻墙而去看了个够。散戏后又翻墙回来时,看到了学监难看的脸。第二天贴出开除布告,还闹了一次罢课的小风潮呢……

尖子号和“四大扇”(大铙大镲)的激越音乐把我从回忆中呼唤回来。台上出现了飘飘欲仙的李太白,他为救李亨,甘冒三搜太白府的危险,智斗李杨二奸。剧本编得紧凑;唱词通俗雅致,既不粗陋又不艰涩;导演处理得丝丝入扣、层次分明,演员演得栩栩如生,不火不温。连别的剧种、剧目里少见的李白夫人也经过导演与演员的设计,处理成醉中女仙,是那么得体。

我对演出还有一点不那么满足,大铙大镲改得那么小,尖子号的声音压得那么低,听来不怎么带劲、过瘾。当然也想到这是剧团为了适应演出环境变化所采取的措施。我总觉着不如原来那种土里土气的更具有本剧种特色,也更具有乡土气息。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