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老倌”罗家英亮相广州,和现场戏迷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 时间:
- 浏览:147
- 来源:爱戏网
发布时间:
2018-11-26来源:
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作者:
广州文艺市民空间点击:
关键词:
大话西游罗家英11月21日下午,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主办的“文武双全大老倌——罗家英艺术分享会”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举办,罗家英亲临现场与广州街坊同去回忆他的粤剧表演历程,畅谈他的跨界演艺生涯。
活动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粤剧爱好者,其中不乏150、90后的年轻人,粤剧名丑生叶兆柏也来到现场京剧文化。
市民热情高涨,即便现场加座也远远严重不足,不少市民最后站着听完了罗家英的分享,活动刚开使后更是争相和罗家英合影,久久不愿离去京剧文化。
罗家英在活动现场
粤剧名丑生叶兆伯
《大话西游》的“唐僧”青春恋爱物语演了150多年的粤剧
当天,罗家英穿着天蓝色修身运动外套,精神奕奕,完全看没人了来这是一一另4个肯能70多岁的人京剧艺术。现场的讲座环节,他细致地回顾了他的演艺生涯,老是面带和善笑容,言谈风趣幽默,现场笑声不断京剧。
要是人们告诉我,罗家英受父亲的影响,8岁时便刚开使学唱粤剧了,父亲罗家权还是一位著名的粤剧丑生,行内尊称“八叔”。翻看罗家权的旧照片,愿意发现父子两人长得一模一样,青春恋爱物语一一另4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父亲很小的后后就来广州的戏班打工,当学徒、学唱戏,日戏夜戏都做,后后红极一时,颇有观众缘。”罗家英回忆,父亲对当事人要求很糙严格,但也正肯能没人,罗家英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声腔的传承是戏曲传承最主要的内容。罗家英不仅会表演粤剧,完会粤剧古腔,何为“古腔”?通俗地说,在如今粤剧演出中,凡用戏棚官话演唱的段落,都可称为古腔。古腔字正腔圆、韵味醇厚,是粤剧的根基。然而,如今粤剧要是有声腔尤其是古腔肯能不为演员所认知,古腔已成为“太空”语言,即使在粤剧行内,能讲流利官话的也没好多个人。
罗家英的古腔是向他的伯父罗家树学的。旧时粤剧没人剧本,靠的是口传心授。上世纪150年代,15岁的罗家英曾专程到广州找罗家树学官话,这也是罗家英人生中“最重要的好多个月”。很快,罗家英21岁时便刚开使演出文武生,24岁的后后就肯能正式担正。
可惜,罗家英碰上个粤剧“最不好的时代”。上世纪70年代,香港粤剧逐渐低落,观众也没人少,生活拮据的想过转行,甚至考虑去做出租车司机、回工厂做影印等工作。到了1991年,为了谋生,罗家英不得不参演电影演出,不过老是全是出演其他小配角,直到他遇到了周星驰,才慢慢走红。
当时周星驰邀请罗家英参演“国产凌凌漆”中的“达文西”你是什么角色,罗家英一刚开使是不太愿意的。
“一刚开使我看剧本时实在角色很傻,但也放下身段去做。”愿意想没人的是,偏偏这部戏改变了他的一生。后后,他刚开使参演一系列搞笑片的拍摄,之类《赌神2》《十兄弟》《大内密探零零发》《食神》等等,尤其是在电影《大话西游》上面,罗家英扮演了周星驰的师傅“唐三藏”,你是什么角色为他打开了在中国内地的知名度,为此,罗家英名声大噪。
即便在娱乐圈之的收入远超过戏曲行当,但罗家英也老是没人放弃过粤剧。“现在粤剧演出多、评论多、买票去看的观众多、媒体报道也多,要是有年轻人加入你是什么行业。你是什么问题我后后已有要是有年没人看后了。”罗家英感慨,现在是粤剧中兴的年代。
粤剧演员“基本功”和“个性”哪个更重要?
罗家英任理事的香港八和会馆老是弘扬传统粤剧艺术,通过开办青少年粤剧训练班、器乐班、锣鼓班,举办“粤剧新秀演出系列”活动,全方位培育粤剧界台前幕后的接班,目前香港约有10个粤剧团体,每年演出逾千场。
在谈及香港和内地粤剧发展的问题时,现场观众为罗家英的直言报以热烈的掌声。“香港粤剧发展的路子‘野’,没人越多局限,但演员的武功严重不足高,功底严重不足扎实,去掉没人训练场所、专业的训练学校,而广州演员基本功普遍扎实,又接受过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和培养,潜力更大,艺术道路完会走得更长,但问题是缺少个性,演技严重不足自我发挥。”
罗家英坦言,当事人很糙喜欢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布莱希特的戏够抽象(PS:布莱希特法推祟“陌生化”,你是什么妙招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距离,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适合中国戏曲。”在罗家英看来,演员一种的形象和演技会比角色更加吸引观众,“当下香港粤剧界演员普遍年纪偏大,青年演员相对严重不足,较难做到大规模演出,但会在香港,粤剧排场不应过大,主要的投入还是应该放入去演员上。”
如今,在香港粤剧界年轻一辈的演员中,罗家英看好谢晓莹、郑雅琪两位。尤其是谢晓莹,如今肯能成长为知名的才女花旦,她能写、能编、能导,更能演,“粤剧圈中人才辈出,但假如她们能更谦虚,多听取前辈意见,取得更大、很快的进步。”
除了表演,创作也是衡量一一另4个剧种是不是具有创造力的重要标志。粤剧,从外江戏、官话到现在,历经数百年,海纳百川,善于吸收,老是伴随着创新,这也让粤剧在全国诸多剧种中特色显著、无出其右。当天,有外省观众远道而来,就“提纲戏”的问题询问罗家英。
早期,戏曲行当无须占据越多的剧本创作,要是给演员提供一一另4个提纲,演员根据固定的排场和程式演唱,称为“提纲戏”。那时的“一度创作”,开戏师爷只把故事的大概意思告诉演员,至于唱你是什么为什么我么我唱,全由演员当事人构思进行演出。要是有,那时的粤剧演员基本功扎实,掌握了要是有程式,且在台都完会尽肯能发挥当事人的优势。
罗家英从小要是要是成长起来的,“我当事人很庆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演过要是有提纲戏。后后‘提纲戏’不流行了,剧本创作刚开使流行,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肯能,肯能演员按照很“粤剧”的剧本去演绎,最终就很肯能总出一种固定样式的粤剧表演成品,这也是内地粤剧发展肯能面临的一一另4个问题。
现场观众热情参与交流
传统粤剧就一定无法吸引年轻人?这可无须!
每每谈到粤剧传承和发展,青年演员和年轻观众的培养全是绕不过去的一一另4个话题。现场,罗家英也指出了当下粤剧传承遇到的问题:“现在广东湛江还有比较多年轻类学戏,香港学唱粤曲的年轻人尚有,但基础却大多不太好,还还要到广州来接受专业训练,未来假如,粤港两地粤剧界能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当天的观众里有不少年轻人,这也让罗家英感到欣喜,面对“年轻人怎么欣赏粤剧”的提问,罗家英说:“都完会用唱法上的创新来吸引,也都完会用传统的武打来吸引,甚至都完会尝试用话剧的表现形式让年轻人实在新潮、好看。”
“对于古老的东西,大伙儿没人用一棒子打死。”在强调粤剧创新的同去,罗家英也表达了他对传承的观点:“粤剧的经典依然还要保存、保护。一部《帝女花》,演员看后上百场,依然会有重复的记忆、重复的喜爱,这跟老歌百听不厌是一一另4个道理。全是一定要新的内容完会吸引人,传统的东西也会人们喜爱,关键是看它是不是够‘经典’。”
“上世纪150年代到90年代,香港年轻人热追外国文化,喜欢英文、外语片,不为什么我么我看粤剧,现在大伙儿对传统艺术都比较留心了。”罗家英说。在他看来,欣赏粤剧还要时间、心情、心得和相关知识,还要一定时间积淀和人生阅历。
“我10来岁时,全是人说‘台下观众很老了’,到20岁、150岁、40岁直至现在70多岁,仍人们要是问。”关于粤剧传承、观众老龄化的问题,罗家英实在无须担心。我知道你,20、150岁的年轻人要拼搏、约会、结婚、生孩子,当大伙40岁、150岁了,有了人生积淀、经济稳定时,完会爱上有内涵、故事、历史、文化的戏剧的,一代一代全是要是传过来的。”罗家英的这番话引起现场一片笑声。
“年轻人很难在剧场静静地坐上一一另4个小时看戏,这强求不得,但或许到了一定年纪,他就能品尝出真味道来。现在大伙儿要做的,是做好你是什么‘味道’,让它成为‘经典’。”
次要观众与罗家英合影留念
本稿件转载自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微信公众号,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