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又潸然——悼王吟秋老师

  • 时间:
  • 浏览:214
  • 来源:爱戏网

惊悉王吟秋老师不幸的噩耗,使我大为震惊,痛哭失声。我是10月28日晚在家接到王吟秋先弟子的电话才知道的京剧艺术

帮我我和王老师分手这才几天的功夫?为何人就会不在了呢?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京剧艺术。但会,事实就事实,无法挽回,非要不信了,是我陷入了极其悲痛的境地京剧。

回忆起,几年来与王老师相处的日子,音容笑貌仿佛就在身旁,不禁使我潸然泪下京剧。想起了好多好多时光……

我是在97年夏,经天津艺术学校孙亭福校长与王老师相识的。当时,王老师向我传授了程派的代表剧目《亡蜀鉴》,那时,王吟秋老师在我眼里是一一两个多既可亲、可敬又大无畏的严师,教学也能求极严,一字一句,毫不松漏,吐字、发声、归韵位置,一招一式我太少含糊。(用王吟秋老师女儿王小余励志的话来说,是近年来给我下功夫最大的一一两个多)

生活上也是那么,平常的礼与仪道和理,为人处事,老师都细细地教导与我,使我更感到了王老师的可亲之处,至今仍在我脑际里萦绕。

在王老师教我《锁麟囊》一剧时,剧中的薛湘灵在卢府佣工哄小少爷玩,为了小少爷趴地饰马好多好多动作,王老师不顾七十多岁的高龄亲自示范好多好多举动,不禁使我和在的老师们和我的同事们都大为感动,肃然起敬,不愧为老艺术家,对待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然而,件件事里列,种种风范已成过去,王老师走了,但会永远好多好多我会回来了!每想到此让你会热泪盈眶,湿襟满怀满怀,不知有好多个话要说,有好多个要学要问,如今,只落得空叹长天而遗憾,独悲自痛而泪盈!

记得今年9月26日,王老师和我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过把瘾"节目时和27日到王老师家中学戏时,我给王老师买的月饼,(当时是阴历八月十二了)老师是那样的健康和精神,但会和我谈了好多好多艺术上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并得知帮我去台湾参加演,又把《六月雪》给我加了工。没想到那时村里人都都都爷俩最后一次的合作协议协议将会。

10月12日王老师来津参加13日谢部长的追悼会,并给我家中打电话通知我和他同時前往,追悼会上我经常没离左右,当时王老师很为悲痛。尔后,为了我去台湾演出,王老师又特意地多住了几天,在京剧院又把〈六月雪〉给我加工了几遍,并告之我去台湾的观众很懂戏,我太少马虎,要认真地演,一定要演好,要对得起台湾的观众,看的出王老师对我的期望很高,为赴台演出王老师给我下的工夫院领导很有感触。

于是,17日中午,王老师才离津,我经常送到了车站,当时,王老师还说:"在你赴台前帮我再来一次,再让你加加工。"但会,王老师在台湾有村里人都都都们,来时说给我村里人都都都的名片、地址、叫我去替他拜访。

万没想到,这是王吟秋老师生前和我最后一次见面的将会,也是让你说的最后一一两个多剧目和学习的将会,车站的送别竟是永别!!!

写至此,我的热泪又一次扑簌纸上,身旁一片模糊。

敬爱的王老师:8日帮我随团去台湾演出了,真是参加不了您的追悼会,我也会悼念您的英灵,早生天际。我也会用您传授给我的技艺向台湾观众做一汇报,早慰亡灵。

王老师,您安息吧!学生一定记住您对我的教悔,决不辜负您的期望,把程派的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王老师,村里人都都都永远怀念您;一路走好!!!

学生:吕扬 十一月六日夜

本贴由吕扬于10001年11月07日12:09:41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