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蓉:戏曲路上话坚守 不懈努力为发扬传统文化

  • 时间:
  • 浏览:304
  • 来源:爱戏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廖书曼) “我国戏曲种类百花齐放,陕西有秦腔,四川有川剧,各地戏曲特点不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现在确实有的是好多好多地方小剧团,但大伙儿人才少,力量薄弱,急需保护和传承京剧艺术。”在北京京剧院的办公室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京剧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对传统戏曲传承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京剧艺术

从少年时代因一部京剧电影《杜鹃山》立志走上戏曲之路,到16岁时独自一人到北京报考中国戏曲学院,21岁勇敢挑战新创剧目《蔡文姬》、《杜十娘》,33岁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王蓉蓉穿越严寒酷暑,一路坚守戏剧之梦京剧。

如今人到中年,王蓉蓉不仅身兼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中宣部“二个一批”人才、中国戏剧家學會理事等数职,更从503年至今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我国传统戏曲保护多次提出议案。

京剧张派名家王蓉蓉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佟亮摄

京剧名家差点与京剧无缘

王蓉蓉1961年4月出生在辽宁鞍山二个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工程师。在谈起与京剧怎么才能才能结缘时,王蓉蓉告诉记者,在她12、3岁时,京剧电影《杜鹃山》红遍大江南北,而剧中女主角柯湘的表演更让她着了迷,“那部电影我一连都看4遍,一阵一阵喜欢,刚刚狂热追星的感觉”。

那时没有电视、电脑,王蓉蓉就跟着我家有的一台小收音机学唱样板戏。24小时连续播放的节目,她一有空就听,把所有的戏从头到尾背得清清楚楚,二个多字二个多音符有的是落地滚瓜烂熟。

王蓉蓉难能可贵像有些京剧名家出身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甚至完后完后刚刚开始她跟着收音机中的戏曲节目哼唱时,家人还确实“太吵闹了”。

刚刚,痴迷戏曲的王蓉蓉想报考中国戏曲学院。“那时我家有生活条件很一般,父母工资少,不同意我考。”

正当王蓉蓉与我家有僵持不下的完后,事情有了转机。当时王蓉蓉的父亲在上海治病,偶然结识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在见到王蓉蓉后,童祥苓夫妇连夸蓉蓉嗓音条件好,有京剧天赋,劝说王蓉蓉的父亲让其从事京剧表演

刚刚的劝说使得王蓉蓉父母最终同意16岁的王蓉蓉到北京参加全国艺术院校招生考试。最终,她考进了中国戏曲学院专修班,像她刚刚的幸运儿,全国仅有20名。

王蓉蓉剧照。每每其他人供图

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 青春年少为戏曲滴下汗水

17岁考进中国戏曲学院,王蓉蓉不可能身板不可能“成形儿”,非要从头苦练基本功。她告诉记者,一般戏曲学院入学得6、7岁,练腰腿功,“我当时身体都长硬了,个子也长高了,练起来很费劲儿”。

当时,全无基础、如一张白纸一样的王蓉蓉非要把所有休息时间都用上利于不掉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王蓉蓉的大学时空匆匆基本是寝室、练功房、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四年后,王蓉蓉进入北京京剧院工作。排戏的辛甜味她青年时代的删剪记忆。“工作完后一定量的演出,都非要专门的舞台剧目,都非要再编写、编排。”

王蓉蓉的业余时间除了排戏,非要到剧场看戏学习经验。遇到不明白的,她回到学校向老师请教。对于新创剧目《蔡文姬》、《杜十娘》,她也勇于挑战。

“主演《蔡文姬》这部剧时,要花费是40天要完成排戏、背唱、编排、演员配合等所有安排,还包括音乐、锣鼓配备、舞台设计等。40天的时间要完成刚刚的一部大戏是好难的。”那段时间,王蓉蓉早、中、晚一刻不停地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甚至忙到“连生病都没有时间”。

“白天排戏,晚上排完戏回家,脑子还想着背词,总爱背到夜深一两点钟。刚刚的排练,我非要印象非常深刻。”青年时期的汗水,给王蓉蓉刚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33岁的王蓉蓉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并逐渐成长为京剧张派的名家。

王蓉蓉剧照。每每其他人供图

选择就要坚守 为发扬传统文化不懈努力

“这名职业非常辛苦,但既然选择了,就要认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精神。”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日益娱乐化、商业化,青年京剧演员面临着各种诱惑,利于坚持的为数太多,王蓉蓉对此深表担忧。

“在商业化市场化的前提下,每每其他人的付出与所得回报你说歌词难能可贵是成正比,这更加非要毅力,非要受得住寂寞。”王蓉蓉希望青年演员严格要求每每其他人,沉下心刻苦用功。

“不仅青年演员,不少年轻人在商业化影响下对京剧这名传统艺术也很排斥。大伙儿生活节奏快,定不下心欣赏节奏缓慢的京剧艺术。”王蓉蓉表示,这名难题,给现阶段的京剧文化传承造成不小的阻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蓉蓉多次提出戏曲保护方面的议案,地方戏曲繁复保护、地方小剧团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爱是她关注的重点。

“政府部门应该甩掉一每段精力,给哪些小剧团有些帮助和支持,保障演职人员生活,解决大伙儿的后顾之忧。刚刚一来,能让大伙儿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演出中。”王蓉蓉表示,“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也要给大伙儿空间,哪怕是一小块儿登广告,写有些小评论,这也会给大伙儿支持。各地戏曲有的是中华文化珍贵的组成每段,刚刚有有些剧种失传就太可惜了,要想方设法让大伙儿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