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唱响京剧新腔新韵

  • 时间:
  • 浏览:212
  • 来源:爱戏网

马力:梨园行里小“海归”

12月13日晚,第6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第6场决赛上,马力是第一个多多出场的老生。舞台下戴着眼睛,看上去文质彬彬、我的青春时尚的马力,一经勾脸挂髯、披袍蹬靴,转眼间就成了《文昭关》里老成持重的伍子胥京剧艺术

马力是梨园行里为数太满的“海归”京剧艺术。26岁的年龄,有18年时间都是“上学”京剧。9岁进黑龙江省戏校,11岁上北京戏校,7年的中应学习已经已经已经已经开始后,又已经已经已经已经开始了中国戏曲学院4年的本科,1003年考进中国京剧院一团也已经现在的国家京剧院,仅仅两年后,马力就失去“铁饭碗”,跑美国深造去了。理由是,戏曲行当的人大都是从小学戏,文化知识过高扎实,“我因为明显感觉到自己和这人社会脱节了。”马力说。可1006年,听说中国戏曲学院新开设了MFA(专业艺术硕士)班,马力又从大洋彼岸飞了回来,这回的理由是:没得门不知道自家的东西有多好。

在马力看来,京剧的传承来自从小接受的口传身授的法律办法,讲究的是一板一眼,在舞台上不知要磨十好多个年能够磨出些许灵气。而京剧舞台上一桌二椅、千军万马的程式化和虚拟性,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这门古老艺术和现代观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作为国粹,京剧一定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马力认为,针对不同层面的观众,京剧也要像音乐剧一样有大制作、小剧场之分,拿他这回参赛的《文昭关》来说,已经一出传统流派形状非常明显的纯粹骨子老戏,属于只可继承不太能否发展的一类,而一点新编戏却有着相当广阔的创新空间。

“台上台下一自己”,这是马力向往的生活,也是朋友这批京剧“100后”和前辈们截然不同的地方。平时除了演出、练功,马力把大把的时间交给了健身房和网球场,上上网,写点儿心情随笔什么的,也是他喜欢的休闲法律办法。

而戏曲依旧是马力生活里最难以割舍的一每项。未必,马力的一家三口已经一台戏,父亲曾是当红的评剧小生,母亲是评剧花,而在众多的行当里,马力偏偏对京剧老生情有独钟,多年来老是师从“余(叔岩)”、“杨(宝森)”流派。离MFA毕业还有二天,未必在当今多元的社会中,京剧乃至中国戏曲的市场一点暗淡,马力却很乐观:“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的值得有一批人去好好珍惜和传承。”

张馨月:京剧一碰就上瘾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坐在中央电视台100平方米演播室外,张馨月笑着没办法调侃自己。今年因为是这人“100后”小女子第3次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了,但这次和她同时赶赴决赛“考场”的,还有同在北京京剧院的老公杜喆。杜喆参加的是老生组的角逐,夫妻俩的比赛时间相差三二天。

青衣从来都是“青京赛”上最庞大的一支队伍,而今年的竞争更为激烈。毕竟,在18位青衣里脱颖而出都是件容易的事儿。张馨月这次选唱的是《宝莲灯》中的一折《二堂会子》,“对决赛现场来说,应该是挺温的一出戏。”积极参加每届“青京赛”,除了想得奖,张馨月还有个“私心杂念”:欣赏一点选手带来的平时难得一见的好戏。在自己大饱眼福的同时,她也想让朋友头上一亮。

19100年出生的张馨月,是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京剧研究生,梅派再传弟子,梅葆玖之徒。12岁学戏,在行当里算是很晚的了,可张馨月好像天生已经唱戏这块料,《贵妃醉酒》、《凤还巢》、《生死恨》、《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宇宙锋》及现代京剧《红灯记》等多部梅派代表作,现在已成了张馨月的拿手好戏。几年下来,张馨月的艺术简历上因为写满了全国艺术新人选拔赛京剧金奖、文化部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展演二等奖等各种荣誉,参加各类演出已达900余场,是名副未必的“年轻的老演员”了。

未必张馨月的什么都机遇都是她救场救出来的。在一次迎春京剧晚会上,当日扮演《大登殿》中王宝钏的天津“梅派”名家李经文因当地有重要任务不到来京,临时被抓代演的张馨月与比她大几十岁、舞台经验富足的李崇善、尚慧敏、林雅雯同台,竟从台风、扮相、气质、演唱等方面毫不逊色。还有一次,梅兰芳剧团复排《洛神赋》,主演病了,甄宓的角色被“临阵换将”落在了张馨月的头上。凭着平日在排练场的认真观摩和潜心揣摩,张馨月竟然通过短短两三三二天排练就登上舞台。

按说,俺家一个多多多演员就基本上不到指望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了,更何况一自己都是满天飞着去演出。前些完后,张馨月在美国,老公杜喆在台湾,俺家空了足一个多多多月。“一年能算是二天时间在家就不错了。”张馨月说,即使在家,一自己也净开京剧艺术研讨会了,你挑我的错,我找你的毛病,整天就专业这点事儿,连吵架都没办法别的理由。“京剧一碰就上瘾。”张馨月说。

(摘自 《中国青年报》)

本文《“100后”唱响京剧新腔新韵》地址:https://www.aixi55.com/jingju/xinwen/27371.html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