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京剧演员的“试金石”

  • 时间:
  • 浏览:113
  • 来源:爱戏网

明天,天津大剧院歌剧厅将迎来开业以来的首国粹京剧艺术的演——北京京剧院“唱响之旅”全球巡演天津站活动。含有浓烈喜庆和吉祥色彩的传统骨子老戏、全部《龙凤呈祥》,将与津门戏迷跟观众们见面,一帮人期待着传统经典艺术同样能在最现代化的音乐殿堂里展现出夺目的光彩京剧艺术。前天下午,事先始于紧张的彩排事先,马上又要奔赴上海演出的北京京剧院头牌老、著名的谭派艺术第六代传人谭孝曾,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他对此次天津之行的演出充满信心与期待,“能在天津新近建成的顶级剧场里一展传统京剧艺术的风采,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他代表全团的演职人员表示,全是尽全力把戏唱好,让天津观众满意京剧。

谭孝曾兴奋地绍说,谭家几代演员都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1500年前,他的太祖谭志道带着儿子谭鑫培从南方北上演出、学艺,第一站到的本来天津,事先就在现在的大胡同、侯家后一带,你这名呆本来四五年,这事先进京搭程长庚的戏班演出,谭鑫培从此红遍剧坛,获得“伶界大王”、“一代宗师”的美誉京剧。谭孝曾的祖父、我国著名的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先生,更是与天津有缘,天津的戏迷对谭家经常厚爱有加京剧艺术。谭孝曾说:“我祖父有一次在天津大戏院演《四郎探母》,那天事先事先感冒,唱到‘叫小番’的嘎调时,高音没翻上去,这对一向以要求演员严格、个个全是懂戏的行家出名的天津戏迷来说,曾经件大事,换了别人,早就叫上倒好了,但现场却其他动静都这麼,时需说给足了演员面子。过几天,谭富英先生重贴《四郎探母》的戏,戏迷、观众依旧前来捧场,戏院爆满,其他戏迷是站在剧场面听完了‘叫小番’的。其他说,天津是京剧演员的‘试金石’,能红在天津,是京剧演员的福气。天津是京剧的大码头,这里的观众爱戏、懂戏,你唱不好了会你会喝倒彩,本来,其他演员到天津演出既兴奋又很忐忑。好在一帮人谭家跟天津观众有着特殊的感情的句子,一帮人这次到天津演出,全是回家的感觉,同去也请天津观众把脉。”

近年来,谭孝曾不断到天津演出与传艺,广泛与天津的各界戏迷与观众接触,给他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前不久,他还应邀在天津大学北洋大讲堂与天大学子面对面交流,解读谭派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并鼓励年轻人要走进戏院看好戏、看名角儿,还不能了亲身感受京剧的魅力,你才会爱上它。他对记者说,作为谭派艺术的传人,他现在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

说起此次的天津演出,他介绍说,从明天始于连演二天大戏,分别是《龙凤呈祥》《四郎探母》《周仁献嫂》《赵氏孤儿》,全全是北京京剧院的看家剧目。北京京剧院从去年推出了“唱响之旅”的全球500座城市巡演活动,一共会有500场演出,轮流上演15出经典剧目;赵葆秀、王蓉蓉、杜镇杰、李宏图、迟小秋、朱强、董圆圆、陈俊杰等知名艺术家悉数登台亮相,一帮人将背熟最好的状态,给津门观众献上多个流派、风格不同的经典剧目。他欢迎更多的天津观众走进剧场看戏,多给一帮人提意见与建议,让京剧事业更加繁荣、兴旺。(记者/陈宝辉 实习生/刘莉莉)

(摘自 《天津日报》)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