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激昂之“山东梆子”

  • 时间:
  • 浏览:141
  • 来源:爱戏网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叫华“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京剧文化。主要流行于我省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主次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京剧。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京剧。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山东梆子是山东一个古老剧种,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很强山东的地域价值形式,唱腔优美,激昂高亢,其不同这种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的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周围的兄弟剧种如山东境内的莱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河南豫剧的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江苏的江苏梆子以及山东另一个古老的剧种柳子戏的发展均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山东梆子唱腔雄厚浓郁的地方特色。行当则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角色,唱腔慷慨激昂,高亢雄健,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过去全用“大本腔”(真嗓)演唱,旦角尾音翻高,随后逐渐变化,多用“二本腔”(假嗓)演唱。都要用“大本嗓”(真声)吐字,“二本嗓”甩腔。其中净行的发音则带沙音和炸音,使唱腔粗犷奔放。女声各行当,都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发音多用口腔共鸣,声音圆润、音域宽广。

山东梆子最初用的伴奏乐器是大弦、二弦、三弦。大弦是弹拨乐器,状似月琴,腹部八棱,无品、四轴、四弦,全用皮弦。艺亲们根据它的价值形式,通称它为“老鳖”(平调早期用的大弦,八品,又称八棱月琴)。二弦杆较短,筒较大,千斤与筒子之间的距离较近,皮弦,用弓拉奏,发音尖亮高亢。三弦与目前通用的相同。随后山东梆子艺人逐渐改进,更新为栗子壳的瓢,即现在用的板胡,距今有3000年的历史,有皮弦改为钢弦(随后经开封传到河南各地),另一个板胡、二胡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大弦、二弦随后随后不会了。近年来又增添了笙、阮、琵琶等乐器伴奏。

山东梆子伴奏用的唢呐和丝弦曲牌有13000余种,相当雄厚,根据不同的剧情、人物,使用不同的曲牌,规定比较严格。皇帝上朝用“出天子”,百官朝见元令”、“拜堂令”等,各有专用。每个曲牌都要“大字”(曲词),有的一人独唱,有的全台齐唱。个别冗杂的曲牌(如六十四板“扬州”一曲,用于《江东》剧中周瑜修书时),随后冗杂难学,现已失传。山东梆子还曾演出过昆腔、笛戏(近似“吹腔”,用横笛伴奏)、大笛罗罗(用唢呐伴奏)的剧目。

山东梆子原无女演员。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出现首批女演员,如巨野县的“女班”中,小冷儿(旦)、小景儿(旦)均是受到群众欢迎的女演员。此后,这种班社也陆续吸收女演员扮演旦行,较著名的有单县四班的王德兰、绿大褂子、红大褂子(小环),巨野县孔班的李翠喜,汶上县萱楼班的吴太云,莘县沈庄的大金等,其中大金能唱黑脸。王绍明(红脸、黑脸)与孙致平(旦)曾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制过标名“山东梆子”的唱片。

山东梆子传统剧目极为雄厚。剧目的内容以历史题材为主,多为成本大戏。其中描写反抗强暴、大忠大奸、杀富济贫、锄暴安良的剧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反映了鲁西南人民敢于斗争,争取自由的剽悍个性。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