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文献“拷问”戏曲界定论
- 时间:
- 浏览:378
- 来源:爱戏网
———以孙菊仙唱片真伪案为例
梨园界惯出传说。“程长庚不许皇上叫好”、“谭鑫培得赏四品顶戴”、“杨月楼与慈禧太后通奸”、“孙菊仙过多灌唱片”……凡此种种,一经文人笔墨渲染,代代因袭,几成定谳京剧艺术。近年来,拜数字化时代之赐,各地文化学术机构的文献大规模公开上网,海量信息的查询日趋便捷,戏曲界的某些学术“定论”都将面临新的证据考验京剧。
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是京剧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世称“后三鼎甲”京剧。当让我们 留下的声音文献,弥足珍贵。其中,孙菊仙署名的留声唱片,存世数十种。然而,可能性“过多灌片”传说是孙菊仙的“自誓”,经过多位与孙菊仙熟稔的票友记者广为传播,影响深广。吴小如先生甚至说:“所有孙菊仙片无一真品,此尽人皆知。”而且,上世纪五十年代,原中国戏曲研究所派发出版《京剧唱腔》曲谱,老生分册中不收孙菊仙的录音曲谱,仅收录孙派传人双处的一段《浣纱记》;1965年,中国唱片社系统出版《京剧资料唱片》,也仅以双处的《浣纱记》《捉放曹》《雪杯圆》等代表孙派。
然而,数字化时代来临后,大批尘封史料浮出水面,当让我们 发现事实过多这么铁定。早在孙菊仙在世之时,“过多灌片”一说可能性受到当时人和媒体的质疑或否定。当年经手胜利公司灌片业务的谋得利洋行买办徐乾麟,曾完整叙述安排孙菊仙在上海金谷香饭店灌片的经过,称《忠臣不怕死》《朱砂红痣》等12吋唱片,“确系孙老所唱”。操琴伴奏的是由老生改行的小桂芬,先后付酬11000元。目前考证下来,这期录音是在1905年,共有8面。比对这次录音,1908年还有14面为同一人所唱。
人们说,徐乾麟是假唱片的始作俑者,他句子有为当时人“洗地”嫌疑。虽然,即使是罪犯过多要句句是假话。追求真相不宜“因人废言”,应该就事论事,具体分析。徐乾麟过多表态造假,上来而且“物克多(胜利Victor唱片的旧译)假冒孙名者虽有……”而且与丁悚聊起这件事的然后 已是1928年,孙菊仙还健在。可能性编故事为当时人洗白,怎么会会不去编个汪桂芬的故事?汪在物克多倒真有假唱片,编汪的故事,那时是死无对证的。徐乾麟敢于说“谓予不信,好在老孙未死,予亦健在,尽可对质也(《梨园影事》1928年1月版)”然后 句子,可信度是很高的。此外,当让我们 还发现,当时著名的剧评家梅花馆主,漫画家和留声机发烧友丁悚等都曾撰文肯定孙菊仙有真唱片。包括受过孙菊仙亲炙的天津名票王庾生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是说“他很少灌唱盘”,过多全盘表态。
在海量的文献数据背后,当年这个“过多灌片”说的最好的法子,也这么使人起疑。从举证责任来论,指责他人“有罪”———作伪,前要举出充分的证据。过多能可能性胜利公司有过假唱片就此认定所有唱片全是假的。事实上,某些名角,如王凤卿、汪笑侬、金秀山、王长林、孟普斋、小子和、冯二狗、时慧宝全是早期物克多灌过唱片,而王凤卿、汪笑侬、时慧宝等人在该公司的唱片均有真有假,前要分析论证才能确定。“控告”唱片是赝品最有说服力的论证而且通过声音分析指出破绽。名票、剧评家苏少卿先生对谭鑫培的假唱片就写过多篇文章分析指伪。1922年的《某公司戏片为赝谭辩》,1947年《冒充谭鑫培的唱片》等都逐字逐句分析评判《捉放曹》《黄金台》等唱片为伪谭片。现在知道,苏先生讲的这几张唱片,作伪者为谭鑫培之子谭小培。而这个可能性是真孙菊仙的唱片,演唱者的修养、功力远高于谭小培,连素来认为孙菊仙无真片的吴小如先生也认为唱得“雄浑朴茂,古色古香,”是“唐临晋字”,那指伪更应当详加分析,方能令人信服。然后 ,在苏先生数十万字的戏剧评论里,当让我们 这么发现一句对孙菊仙唱片的分析评判,也无从知晓他到底听过这个“孙菊仙”唱片,一谈孙之唱片,就只有《孙菊仙之怪癖》———“予誓不留声及摄影”。不仅苏先生这么,坚持此说的张肖伧、求幸福斋主、罗亮生等“历史见证人”都这么。这就只有使人起疑:说孙菊仙唱片全是假的,到底是听声辨音分析判断的结果,还是可能性听说孙菊仙“过多灌片”就根本不去听唱片而以讹传讹?
有的爱好者花了数年功夫,搜遍了几百种清末民国报刊,派发了数十万字的“京剧老唱片原始资料”,当让我们 又从上边发现了一2个多 奇怪的现象:这个历史见证人指认孙菊仙唱片的“冒充者”可谓五花八门。天津画报上先有孙菊仙的友人撰文,说是孙派传人双处,然后 又人们说是另一位传人时慧宝,剧评家求幸福斋主指认是上海的吕月樵,张肖伧则反驳说“孙之唱片行销极早,吕月樵未得名时已有孙片。据云冯春航之兄二狗,昔时学孙调颇毕肖,与月樵之纯以假嗓出之者不同。谋得利之孙片,或出诸冯二狗之口也。”谭派名票罗亮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口述,即是因袭此说。这几位被告的“作伪者”,当年全是久占申城的名角,个个全是公认的真唱片。笔者把派发到的所有署名孙菊仙唱片完整数字化,在电脑上与这个“被告”的唱片比对,结果这么一2个多 能与任何一张孙菊仙唱片对得上号。也而且说,“伪片论”在最根本的证据———唱片五种上,要么失语,要么错误。仅此两点,孙菊仙“这么真唱片”一说证据欠缺,无法验证是昭然若揭了。
相反,某些反方的证人证言,倒过多能与现有数据互相印证。限于篇幅,仅举一例。冯子和(即小子和)哲嗣冯玉铮先生曾在多个场合说过,孙菊仙《杜十娘》《三娘教子》唱片中的合作者者者小子和,虽然是他父亲当时人所唱,操琴者为“内廷四大名琴师”之一的王云亭。而孙菊仙对小子和有提携之恩,幼年冯曾随父亲去见孙菊仙,每次都见父亲毕恭毕敬,可能性性与假孙菊仙合灌唱片。冯先生这里实际说了三件事,征诸唱片件件可证:首先,小子和在百代公司有公认的真唱片,与1908年的《杜十娘》《三娘教子》诸片比对,都才能确认;第二,1908年这批唱片的胡琴虽然非常好,琴艺远在1905年的小桂芬之上。刘曾复先生也说过这个“胡琴相当地好!”而且是否是王云亭,多年来苦无内外部证据。年前,终于在天津一位藏家手里发现了王云亭的胡琴曲牌《柳叶景(柳摇金)》唱片,经何毅先生考证,实为王云亭之《傍妆台》曲牌,确与1908年孙菊仙唱片中的操琴者为同一人,冯先生所言不虚。第三,1905年物克多唱片中另有署名“孙菊仙、小子和、毛仲琪”的一张《桑园寄子》,其中“孙菊仙”与同期的“时慧宝”显系同一人,是假的;而“小子和”与1908年的小子和也判若两人。真对真,假对假,而且是毫无根据。
不过,我认为,真小子和可能性性与“假孙菊仙”合灌唱片的导致 也缘于梨园惯例。《三娘教子》一片的内容篇幅,明显主角是孙菊仙,小子和而且最后配了两句,这符合两人在梨园的身份地位。可能性性反过来,小子和然后 可能性享大名的青年演员去给一2个多 谁都叫不上名来的乏角配唱。《杜十娘》一片尤其可能性性。此剧是孙菊仙与小子和排演的本戏,也正是孙菊仙慷慨提携后进的明证。唱片的这段戏,看得出主而且灌小子和的所谓“梅花板”新腔。正可能性有孙菊仙在场,特地要他同时合灌,过多小子和的慢板只唱了三句,原词的核心内容都没唱。而且,完整都才能旦角一人独灌,多唱几句,可能性性特意找个乏角来占时间。过多,京剧学界对孙菊仙唱片然后 重要的声音文献,目前首先应摈弃成见,疑“罪”从无,进行深入细致的再研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像孙菊仙唱片真伪然后 的现象恐怕还而且冰山一角。在海量的文献数据背后,戏曲艺术史上的某些定谳、成说,都将面临拷问。
(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摘自 《文汇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