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郝派艺术 -艺文札记-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492
  • 来源:爱戏网

郝派艺术创始人郝寿臣先,殁于1961年11月26日,今已逝世二十周年了。

数十载光阴如白驹过隙,而他那象一盆火、又象一只虎似的舞台声容,依然浮现于眼帘之前。当时观众称道他那“筋刀磁实”的精神,孕育在他创造的人物形象之内,那股强烈的艺术魅力,更使人有低回哲范之感。

郝寿臣一生,是勤奋于京剧事业的一生。他以刚强不渝的毅力,锻炼以铜锤唱腔运用在架子花唱工之内的好嗓子,他宗法金秀山而变化为用;探讨出以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表演方法,宗法黄润甫而超越藩篱,开辟了花脸表演艺术的新纪元。他与武生行的杨小楼,老生行的高庆奎、马连良、周信芳,行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行的萧长华等,同为划时代的表演艺术家。

他一生演出了220多个剧目,塑造了160多个人物。昭昭在人耳目的,以曹操、鲁智深、李七、周处、窦尔墩、李逵、牛皋、张飞、马武等为代表。这些人物不但为观众所热爱,即同业诸贤,也从不同的角度,各有定评。杨小楼曾说:“郝爷的两只眼睛,通总是盯着你,没点火候,就能叫他盯疵了!”

言菊朋在一次便宴上,向他的哲嗣言少朋说:“你郝叔的曹操戏,为什么演得那样出色?主要是他把老生行里的东西,融化在花脸行里。所以他演的曹操,既有气魄,又有风度;既显凝重,又显儒雅。”

马连良和他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合演《除三害》,当王浚说穿了周处的姓名时,郝寿臣扮演的周处把扇子用力一撒;浑身颤抖,势若松涛。顿时剧场的每个角落,爆发起共鸣的彩声,注意力都集中在周处身上,竟忘了场上还有马连良扮演的王浚。致使马连良“扫”了最后的两句散板,草草进了后台,连说:“寿臣这一手儿真厉害,象块磁石似地吸住了观众!”仅此寥寥数语,足见郝派艺术的魅力之大了。

郝寿臣的一生,还是培养花脸人才的一生。他生平收了六位弟子。解放后,又荣任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既以杏坛雨露,亲授学生如何演戏;又以绛帐春风,规劝学生如何做人。树立了戏曲教育家的楷模。

郝派风格,裨益于花脸表演艺术者至巨。即使非郝派花脸,若能吸取郝派艺术精华,也能充实、提高他的表演能力。我愿大声疾呼:“发扬郝派!”

今天,传郝派艺术于舞台者,当属他的三弟子袁世海,五弟子周和桐,袁、周演出繁忙,难于分身传艺。郝的大弟子樊效臣,侍师演出十余年,囊括郝艺,允称薪传;虽年近古稀,退休于云南京剧团,而精力充沛,任教授课,绰绰有余。有意于发扬郝派,深造花脸人才的学校或剧团,何妨唱出甜渭水访贤”,赢得个“檀州传锏”。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