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木兰三十年 -艺文札记-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236
  • 来源:爱戏网

真是“人易老”,我1952年参加全国戏曲会演时,还是身强体健的好年华,现在却已是两鬓染霜、年及花甲了。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将豫剧花木兰》带到北京,受到了首都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热情支持和欢迎,三十年后,我带着郑州市豫剧团、我的学生和孙女,又一次来京献演了《花木兰》。

三十年来,花木兰这个角色,同我的艺术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1年,正当中华儿女奋勇征、御敌于国门之的时刻,我怀着“恨不亲赴戎机”的满腔激情,赶排了《花木兰》。当时,我们“香玉剧社”还在西安,戏一上演,很快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接着,我又和“香玉剧社”的同志们,为支援“抗美援朝”到全国各地进行捐献演出,向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了“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180余的捐献演出中, 《花木兰》演了一百多场,每演都是在热烈的掌声中进行的,台上和台下,演员和观众,一直交融在“保卫国”的激情之中。

记得有一次在朝鲜前线坑道礼堂为志愿军演出时,敌人的飞机和炮火不断轰炸,震得坑道顶面和侧壁碎石下落,但观看演出的志愿军战士却士气高昂、纹丝不动;听到侵略的炮火在头上轰鸣,演员们个个义愤填膺,感情特别真挚,戏演得非常认真。最后战士们高呼口号,表示要像花木兰那样,坚决打败侵略者。一些看过我演出的朝鲜人民军战士,还跑到后台,树起大姆指,称赞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具有反抗侵略、伸张正义的光荣传统。

1954年,我们把《花木兰》送到了天山南北的边疆哨所,1958年,我们把《花木兰》带到了福建前线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产生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果。

1978年3月,我到广西前线慰问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解放军,又演出了《花木兰》。每演完,都有许多战士到后台向我祝贺。一位首长高兴地说: “花木兰唱的‘望元帅回朝去奏明此事,哪一日有外患我再去杀敌’这句词太好了,古代的中国妇女有这样的爱国之心,我们更应该时刻严阵以待,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啊!”

猜你喜欢

京剧文化世界

如果您对中国传统艺术怀有好奇心,推荐您访问“京剧文化世界”(https://www.aixiw.com/peking-opera/index.html),一个以多语种形式呈现的

2025-11-12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