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命永不老 -艺苑风景-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47
  • 来源:爱戏网

24日,记者采访王紫苓时,这位年逾七旬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正连锣鼓带身段地给10岁的小姑娘王雨说戏。前些天,小姑娘刚刚在全国戏曲“小梅花”大赛中得了金奖,此次大赛,王紫苓也得到了一块金光闪闪的奖牌,那是奖给获奖者指导老师的。这些天,正值世人瞩目的奥运会,王紫苓就掂着手里的这块奖牌对记者说:让民族艺术之魂世代传承,我有一份责任,这奖牌,有分量啊。

王紫苓长在天津,自幼学艺,后拜在荀慧生先生门下。她学习过花武生行当,年轻时常贴《红娘》、《白水滩》和《大英杰烈》等文武并重的剧目,刻画的人物细腻传神,表演妩媚舒展,唱得也好听,深受观众喜爱。

一晃,王紫苓到了退休年龄。戏还没演够呀。常香玉大师说“戏比天大”,太对了,王紫苓为了戏,到了不要命的地步,要是没了戏,那还有什么意思?那阵子,谁要是叫她一声“大娘”,她跟谁急,非得让人家改叫“大姑”。“大姑”在台上是个爽快利索人,在台下也是一把好手,空闲了还学画画、写小说。她从小上过几年小学,后来不断学习,水平大有提高。旧戏班子的故事,讲起来比舞台上的戏差不了哪去,有的比戏里还热闹,还有在抗美援朝战上慰问志愿军的事,就像过电影似的在她脑子里演开了。写成小说,居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连着一篇,从京剧舞台,到文学舞台。“大姑”改唤“大娘”,已成不争的事实,但王紫苓内心依然跳动着一颗不老的心。她学画,也总是有新的课题,这不,刚学画的“松”,让别人看中了,非要索去不可。

其实,她的心依旧在戏上。1998年,中国大戏院贴了《武松与潘金莲》,王紫苓的潘金莲,张世麟之子张幼麟的武松。那场戏,王紫苓忘记了年事已高,将潘金莲演得酣畅淋漓,还做了几个高难动作:“屁股坐子”,“乌龙绞柱”。当她身体悬空的一刹那,台下的兄弟姐妹、好友也呼啦站起了一大帮——太险了!还有一些观众也站了起来,掌声喝彩声声声震耳!那场戏,王紫苓演美了,观众看乐了,亲朋却害怕了,他们“勒令”:今后如再演,不准带这些动作。

近年来找她学戏的年轻人不少,她总是悉心传授,教戏同时,她爱说些往事,不是“过关斩将”,而是“走麦城”,让孩子们引以为戒,包括眼前正在学戏的这个透透亮亮的小姑娘。

“这孩子像块材料。”说起小王雨,王紫苓喜上眉梢,也许,从这小姑娘身上,她看到了一丝丝自己少女时的模样?

猜你喜欢

京剧文化世界

如果您对中国传统艺术怀有好奇心,推荐您访问“京剧文化世界”(https://www.aixiw.com/peking-opera/index.html),一个以多语种形式呈现的

2025-11-12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