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坤生翘楚王则昭 -名家散忆-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208
  • 来源:爱戏网

2月7日,京剧谭派艺术研究会会长王则昭先以93岁高龄辞世。

王先生九岁学戏,十岁登台,曾被著名的夏声戏曲学校校长破例吸收为该校唯一女学员,青年时代即蜚声西北、华北剧坛。她成名后依旧遍访名师,求学问艺,从刘砚芳、李适可、钱宝森、杭子和、韩慎先(夏山楼主)、刘曾复、奚啸伯等伶、票两界多位名家那里获得教益。特别是造诣深厚的票界名宿张伯驹,对王则昭格青睐,手把手向她传授了《捉放宿店》《搜孤救孤》《失空斩》《洪羊洞》等多余(叔岩)派剧目,并于解放初期正式收她为徒。后来她演唱余派字音用法、湖广音及一些反切字,贴切讲究,都得益于张伯驹先生亲传实授。

1951年,经时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邓宝珊将军绍,王则昭成为谭小培先生的入室弟子,三载受艺期间,还得到师兄谭富英随时点拨。这些难得的学艺经历,使她得窥到谭、余两派的艺术真谛。此后,她还由周啸天亲传了《白蟒台》《打登州》等其他流派名家的拿手剧目。王先生经多位名师雕琢,兼取诸家所长,艺术修养渐趋精到。她在演出实践中,宗谭但不为谭腔所囿,学余却不拘泥于一声一腔的效法,而是根据自身嗓音宽厚结实、韵味醇厚、高低音游刃有余的条件,认真汲取前辈们的艺术精华,在适当的音区内加以发挥、变化,力求寓柔于刚,峭拔含蓄。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王则昭先生在天津领衔主演,名重一时。晚年被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聘为终身委员后,她为丰富和传承谭派艺术花费了大量心血。1992年6月,有关单位举办王则昭舞台生活60年纪念演出,她连续三天在中国大戏院登台表演了《洪羊洞》《法门寺》等多年来少见于舞台的冷戏,不仅令天津的戏迷一饱眼福,而且对中青年演员起到示范作用。

1998年1月18日,王则昭联合谭元寿、王琴生等京剧艺术家以及热心于谭派艺术的社会名士,在天津举行谭派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王则昭先生被推举为会长,谭元寿任副会长,经王先生推荐,我有幸担任副秘书长。研究会成立后不久,王先生把闻名全国的戏曲专家刘曾复、朱家溍从北京请到天津,从4月11日开始,他们连续三天在核工业部理化工程研究院礼堂,以素身说戏的形式指导王则昭演唱《失空斩》《阳平关》《连环套》等三出戏。全部过程录音录像。王先生安排我在现做场记,我眼见她在录像说戏现场不顾汗水直淌,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又演又唱,以便把说戏的场面尽量完整地保存下来。

今天我重新翻阅当年几位艺术家素身说戏的资料,王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虽然17年过去,王先生今已驾鹤远行,但这些浸透着王先生心血的音像资料保存了下来,这是她留给后人的最好念想。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