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裘盛戎的裘派艺术 -梨园群英-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74
  • 来源:爱戏网

剧坛泰斗不世,如龙如凤舞神州。奇光异彩氍毹照,万千受众为欢呼。

裘盛戎先(1915-1971)之诞辰,今年整整九十春。裘派艺术世所重,当年创造倍艰辛。先生之艺有两翼,“唱”、“做”俱优同步进。先生之艺旧亦新,因袭传统、锐意创造为两轮。手中如握过滤器,悉心汰去不合时宜腔与音。依然“西皮”与“二黄”,即使腔老因裘新。(翁偶虹先生曾指出:“就是他按着规矩唱出来的一切老腔,腔虽老而因裘则新。”)先生如有调温器,剧气氛冷暖随所驭。曾记“中国”(指天津“中国大戏院”)演《铫期》,一至三楼无虚席。演至铫期斥铫刚,全场竟然静如空谷地。《铡美》一剧演出频,观众情绪如鼎沸。掌声多而不出戏,获得掌声似无意。裘派“画廊”色彩丰,形形色色不雷同。铫期之浩叹,廉颇之威风,周处之粗豪,黄盖之公忠,包龙图之文采与严正,窦寨主之侠气与愚蒙,魏绛之知过,徐阶之矫情,乌豆之刚烈,曹操之沉雄,李密之必死,李七之可生;无不栩栩如活,俱见鬼斧神工。

传统功力全面而深厚是裘艺实力之所在,生活与情感是裘艺充实的内涵,深通艺术辩证法是裘艺的妙诀,追求刚柔相济、潇洒灵透之美感则是裘艺突破行传统、新于前人、高于前人之体现。裘艺优势在韵味,多因形成非偶然。为了增韵味,博采多般艺。谭、余之字韵,汉调之旋律,侯派之洒脱,金派之大气,鼓曲之唱法,姊妹艺术之演技,兼收而并蓄,举而不胜举。借鉴他山后,并非硬搬取,遵循“化”字诀,用之无其迹。花木生梨园,嘉者自成春。白发与黑发,名流与平民,人人赏裘艺,众口即碑文。田汉赞叹有味道,赵丹赞赏体验真,“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王朝闻评为唱得如此自然而有力———恰如泉水喷。剧场掌声如海潮,观众心声之写照。裘艺难能可贵处,处处圆美格调高,弘润不甜俗,雄劲不蛮暴,出新不怪异,渠成乃水到,柔婉抒情处,骨立气息饱。裘艺具有强大艺术冲击力,全大胆而严肃的创造。一朝赏其艺,久久难忘记。尽管你原本与京剧如隔万里,面对裘艺之魅力也不能不衷心服膺,从而与京剧变得亲密。

裘艺优长多处存、关键在于裘艺魂。若问裘艺之魂何所指?一言以蔽之:审美趣味新。先生之父即名净,却不曾规规依样步后尘。先生出身学戏在北京,却偏能适当融会江南麒派艺术之精神。先生嗓音本优秀,却仍然潜心练出裘氏特有之立音。先生而立之年即成名,却从来未满足,不断有新的成果献人民。所以如此因趋时,所以如此为求新。先生所演多古事,审美眼光却是现代人。同样一出戏,先生演来别有神,不平庸,不陈旧,更抒情,更雅驯。剧种虽古老,然可与时进。裘派之奥妙:打通古与今。

先生之艺雅而深,先生艺高德亦馨。思想求进步,演戏为人民。憨厚人曰“傻”,望重不骄矜。为戏呕心血,临场汗透襟。“文革”受迫害,抑郁心如焚。心忧病魔至,盛年离世尘。南北众戏友,闻讯悲在心。原版裘派戏,从此化烟云。“文革”之祸害,确是述难尽。先生遗音在,价值逾黄金。舞台影像何其少,此一憾事永留存。先生业绩载史篇,一代名净堪颂传。梨园泰斗从艺之道得发扬,新的泰斗21世纪当出现。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