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巨匠尚和玉 -梨园群英-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87
  • 来源:爱戏网
尚和玉(1873-1959),天津宝坻县人,他一戏剧活动同天津有着密切联系。他9岁入玉田县九和春科班习艺,初学梆子武生兼小生,后改京剧武生。1860年后去北京习艺,拜京剧武生前辈俞菊笙为师,与杨小楼为师兄弟。早年曾同“天津派”武生李吉瑞、薛凤池长期合作,中年成名以后,自己单独组班在京、津一带不断演,深受欢迎。当时他脍炙人口的剧目为“三楼一挑”(《赵家楼》、《贾家楼》、《艳阳楼》与《挑滑车》)。民国十二年(1923),程艳秋(后改名砚秋)来津露演,对尚的艺术深加赞许,商定期满至京合作,自此尚和玉在京定居,除搭程的戏班,并为梅兰芳承华社的基本演员。除梅、程以外,尚和玉同其他演员合作的有:孙菊仙、余叔岩、杨小楼、陈德霖、马连良、周信芳、王又宸等。

尚和玉非常讲究武生演员在表演上须“脆、狠、率”,台上做戏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的艺术风格可归纳为:威猛雄伟、朴厚结实。尚和玉表演严谨,讲求气势,不尚花哨,招数威武而凝重,亮相犹如铜浇铁铸,“跺泥”稳似泰山。尚演长靠戏优于短打,“勾脸”优于“素脸”。代表作有:《铁笼山》、《晋阳宫》、《四平山》、《艳阳楼》、《金钱豹》、《战滁州》、《窃兵符》等。

尚和玉不仅剧艺过人,而且他还是位杰出的戏曲教育家。他桃李众多,像杨瑞亭、侯永奎、娄廷玉、傅德成等,都曾列其门墙。他早年曾在富连成科班、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及荣春社任教。1937年“7·7”事变后,尚和玉应邀担任天津稽古社名誉社长、特邀教师,京剧著名演员张春华、李元春均出自他的门下。他培养出许多武生人才,为京剧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尚和玉热心公益事业,一生中多次参加义务戏的演出,而且,不计戏码先后,表现出艺人的良好戏德。如1938年12月,尚和玉在中国大戏院演出两冬赈义务戏,时尚已65岁高龄,他为提掖年只18岁的张君秋,毅然将自己的拿手剧目《铁笼山》与《艳阳楼》放在开场,而将张的戏码置后,足见他对后进的热心提携。

日伪统治时期,各剧团上座普遍低落。尚和玉虽在京、津两地经常演出,但卖座始终不振。“涸辙之鲋,相濡以沫”,尚和玉处此逆境,便将负有声望的一些京剧老演员团结一起,献演他们的毕生佳作,以求营业上打开一条生路。他于1938年12月与1940年9月,在津组织两次“老人会”,由尚和玉领衔,参加者有雷喜福、时慧宝、程继先、萧长华等,虽然佳剧如林,但上座仍不景气。只有解放后,艺人翻了身,尚和玉在中国戏曲学校执教,他的晚年生活得到了政府的保障。

尚和玉作为一个爱国艺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很值得人们敬佩。尚和玉解放初期的1951年,以78岁高龄,不顾年老体衰,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曾在首都义演《晋阳宫》(饰李元霸),充分表现出他的爱国热情。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