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杨秋玲简介

  • 时间:
  • 浏览:414
  • 来源:爱戏网

杨秋玲,女,1937年,北京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京剧表演艺术家,她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2009年9月12日6时1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杨秋玲,女,1937年出生,北京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京剧表演艺术家,她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2009年9月12日6时1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1950年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受王瑶卿、程砚秋、华慧麟、赵桐珊等传授,演青衣、花衫、刀马。1958年在王瑶卿指导下,曾排演《牛郎织女》、《孔雀东南飞》等剧。1958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四团任主要演员,并得到梅兰芳的指导。 1959年,杨秋玲以优美动听的唱念、细腻传神的表演、干利落的开打,在《杨门女将》中成功塑造了巾帼英雄穆桂英的形象。同年,该剧被拍成彩色电影。1960年,《杨门女将》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杨秋玲同志饰演的穆桂英走上银幕,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妇孺皆知、举国上下争相效仿的榜样,“风萧萧,雾漫漫”等唱段也成为耳熟能详、人人传唱的经典唱段。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

曾当选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杰出表演艺术家,她扮相端庄,嗓音宽亮,功夫扎实,技艺全面,唱、念、做、打俱佳,青衣、花衫、刀马兼长,潜心致力于梅派表演艺术,嗓音、扮相、表演、吐字皆具梅大师风韵。杨秋玲在她漫长的艺术人生中,艺术上宗法梅派,又博采众长,兼长“尚派”,兼收并蓄,不拘成套,自成含蓄蕴藉、稳重大方的艺术风格。

擅演剧目有《杨门女将》、《满江红》、《宇宙锋》、《凤还巢》、《奇双会》、《潇湘夜雨》》、《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初出茅庐》、现代戏《红灯照》等。由杨秋玲首演的《杨门女将》弘扬了京剧艺术,展示了民族文化魅力,是新中国成立后京剧艺术领域里程碑式的作品。《杨门女将》作为国家京剧院经典保留剧目之一,至今在京剧舞台上焕发着常演常新的艺术魅力。杨秋玲晚年身体不好,但为了京剧艺术的传承,她克服困难,悉心培育京剧人才,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