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三)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02
  • 来源:爱戏网

(八)技巧为用,神韵为上。古人讲:“形而下者为器,形而上者为道。”李苦禅画师认为“形而下者”易,“形而上者”难。苏东坡说过,画“有形者”易,画“无形者”难。李苦祥画师说“写意画是画求画,求画外意,画外妙”。认为画到高度乃求其神韵(韵味)。京剧艺术若只品评台上功夫之纯熟与否,那不过是形迹可寻的“形而下者”,以此为乐,不过是“看热闹”而已。

“老戏迷”只品唱段的韵味,谓之“听戏”。因为戏的情节、人物扮相、脸谱、行头、切他早熟透了,唱腔、戏诃也背烂了,这些皆深储胸中不屑一顾,唯闭目击节,屏心静气地“啧滋味”而已。苏东坡说:“梅止于,盐止于成。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成酸之外。”有一定形、味的佐料、食料经高超技艺烹调来之后,就会有一种超乎“梅盐”之上的综合的美味,它来于“梅盐”,不是“酸成”,美在“酸成之外”。写意艺术的神韵即如是。平日李苦禅画师常提到这样一些意思:“……一招一式都不错,嗓子好,板眼对,就是没味儿”。

“写意艺术早已达到形而上的高度了!”一言以蔽之“神韵为上”。

(九)浑然一体,妙得天籁。艺术人造,却要求“合于天造,厌于人意。”(东坡句)这造的过程中要求无造作痕而浑然天成;高度的造似未造,为似无为;造的全过程仿佛大自然一样:它自身驱动着一切生生不已,人若能这样去造就自己的艺术,则是最美的。那是归真返朴,天赖自鸣的美。

传统中国画中,视抄录表象、重复一两招者为“俗品”;视手段熟练者为“能品”;视手段高超足可“传神”者为“神品”;(此三品皆是手段形迹昭著)视“神品”之最为“妙品”(仍存手段形迹);而视神采风发却仿佛漫不经心之作为最高品“逸品”。李苦禅画师说:“写意不可剑拔弩张。八大山人作画似不费力,于不思不勉中得之。京剧亦然。有人嗓子天赋挺好,不会用,傻唱,扯着嗓门唱,闹得一点戏味也没有。可余叔岩、老谭、小楼、言菊朋的唱全不费力。言没嗓子,唱导板,一下子上不去他分段接唱,却妙得行腔用字天衣无缝。仿佛写意画中干淡墨的飞白,笔断气不断,迹断而意联,断中不断,反倒更有韵味。”盖叫天先生来京授艺时也谈过,武生翻跟头要让台下事先想不到翻。李苦禅画师说:“小楼的架式散而不散,上台唱念全不使力,顺理成章,洒脱大方,那是很难得的境界。”“连中国武术也如此,武练高了反倒文了,练到形意拳,简直不使力只用意,以意领气,他站在那儿仿佛不动,无力,你一碰他就给你发出去。”老子说:“善行无辙迹,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正是如此。

凡此几例,虽不能概述写意画与京剧这两兄弟艺术之间的全部联系,但足以启示我们由此而探讨“中华美”的奥秘。

猜你喜欢

国家京剧院王越荣获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王越,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工铜锤花脸,宗裘派。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戏曲领军人才。民盟盟员。师从窦国启、何

2025-05-22

现代京剧《超级外卖》首演暨葛宇航烈士牺牲15周年纪念活动在聊城举行

缅怀烈士功绩,弘扬“宇航精神”。5月14日下午,现代京剧《超级外卖》首演暨葛宇航烈士牺牲15周年纪念活动在聊城市京剧院举行。葛宇航烈士父亲葛令森、母亲高艳出席活动。国内首部消防

2025-05-15

福建京剧院武生李哲赴沪“竞梅” 折子戏专场

”近日,福建京剧院武生演员李哲以“武韵风华”京剧折子戏专场竞逐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京剧折子戏专场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精彩上演。据悉,李哲以《林冲夜奔》《十八罗汉收大鹏》及新编

2025-05-15

what are the props always seen in peking opera

InPekingopera(Jingju),propsareminimalbuthighlysymbolic,usedtoenhancethestylizedperforman

2025-04-18

how are onstage characters in jingju beijing opera classified

InJingju(Beijingopera),onstagecharactersareclassifiedintofourmainroletypes,eachwithdisti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