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得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39
  • 来源:爱戏网

1958年至1960年,著名京剧老艺人荀慧、于连泉、马连良、侯喜瑞、裘盛戎、孙甫亭以及名琴师徐兰沅,为戏曲界做了各行当表演艺术的讲座。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记录成《戏曲艺术讲座》版。重读该书,颇有所得。

《讲座》中,老艺人们除总结各自行当的舞台实践经验,还提出了一些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见解。

荀慧生提出:所谓行当,是生、、净、等各种人物类型的表演程式的归纳。而程式,则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前辈艺人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动作的组织化与舞蹈化,因此这就有个学习和继承的问题,但又不能把程式当成死板的东西,而应活用程式。荀慧生讲的不同指法、嘴形、哭、笑、出、整鬓等表演技巧,就是根据不同剧情、不同人物活用程式的例子。

裘盛戎说他演《姚期》多年,在表演、唱腔、音乐等方面,根据他自己的条件,一直不断地修改。徐兰沅指出:京剧的锣鼓是有限的,用法是无限的。任何乐器都可打出“俏头”,打出味儿来。足见活用程式,就能“妙笔生花”机趣无穷。

任何有出息的艺术家,当然都得向生活学习,要借鉴于其他艺术品种。而各行当间更应互相学习,互相交融。孙甫亭谈道:现在的老旦唱腔,大都生、旦并包。所以唱来才能达到苍老而娇脆,浑厚而洪亮,柔和而优美。裘盛戎也把老生唱腔,融合到了花脸的唱腔中去。

表演艺术,是为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任何一个动作,都应找出所表现人物的内心根据,做到恰如其份。也就是于连泉所说的不“厌”不“贫”;马连良所说的“恰”。他们都是一个意思:不过火。晋时,有人书法学王羲之醉草,羲之观之,以为过醉。要做到“恰”,是很不容易的。

要“恰”,这需要对剧情、剧理、所饰人物有深刻理解,马连良提出要“会、通、精、化”,确是有见地的。要“恰”,还必须掌握熟练的技巧;基本功是打开艺术宝库的钥匙。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