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鲜灵霞(三) -艺海云烟-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450
- 来源:爱戏网
解放初期天津评剧演出团体较多,演出竞争激烈,剧目更新速度较快,十天八天各家剧团就要推出一台新戏,因此普遍闹剧本荒,寻觅剧本创作人才就成了剧团的当务之急.作为天津进步评剧团主演兼团长的鲜灵霞,对此也颇为焦急.
我当时正在剧团演帽儿戏小生,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口袋里总揣着一本辞典,不时抄抄写写.有一天散了日场戏,我正在后台一个僻静角落,捧着本<红楼梦>苦读,正巧被灵霞大姐发现,她便问我:"你这么喜欢看书,为什么不练练写剧本."可我是艺人家庭出身,自幼从艺当演员,只上过业校,文化底子薄,要担当编剧工作谈何容易!她便鼓励我:"咱们评剧祖师成兆才也没上过学、凭着超人毅力,刻苦自修,一生编了一百多个剧本,为评剧留下宝贵财富,先辈能做到的你怎么就不能做到!"此后我便试着把<红楼梦>改成了评剧,念给灵霞大姐听,她非常高兴,并嘱咐去找名家给指点指点.我就带着剧本贸然找到南开大学红学家华粹深教授,他看了本子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他的指导下,我又反复进行了加工修改,鲜灵霞亲自组织排练,安排了一个最佳阵容,由她饰林黛玉、王鸿瑞饰贾宝玉、小鲜灵霞饰紫鹃.1953年9月,我的处女作<贾宝玉与林黛玉>推上了评剧舞台.后来又接连编写了<三全其美>、<全家红>、<武则天>等剧目,也都是由鲜灵霞担任主演.由于得到她的鼓励与扶持,历经几十年笔耕,我评为了国家一级编剧.
1959年,由鲜灵霞主演的<包公三勘蝴蝶梦>,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到长春去拍电影.由于电影的表演与舞台表演有些不同,开始鲜灵霞不适应,总也达不到导演的要求,为此十分苦恼.她把我找了去,叫我去书店买几本如何演电影的书读给她听,以便尽快进入角色.还未等我去淘书,著名电影演员白杨,因拍摄电影<金玉姬>,从上海赶到长春,恰巧与鲜灵霞同住一幢宿舍楼内.鲜灵霞如获至宝,悉心求教,两位艺术家由此也结下了深厚友谊.
1962年,鲜灵霞率天津评剧院一团赴东北巡回演出,首站是评剧发源地唐山,她专门邀请了在唐山的评剧老前辈看戏,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批评.最后一站到了哈尔滨.评剧早期著名男旦张凤楼(艺名葡萄红),正在黑龙江省戏曲学校任教.剧团刚抵达哈尔滨,鲜灵霞不顾疲劳,就叫上我和她的学生萧淑英,径直去戏校拜访张凤楼.张凤楼见她态度诚恳,就一板一眼地传授了自己的唱法,对鲜灵霞后来成功演出<回杯记>,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