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喜臣(苗娃) 豫剧旦行演员 苗喜臣

  • 时间:
  • 浏览:239
  • 来源:爱戏网
苗喜臣

,男,豫剧角。艺名“苗娃”京剧在山东省曹县城东北三十五里的苗树村(今属定陶县)京剧文化

苗娃自幼家境贫寒,一家五口,全其父苗林庄及其母赵氏耕种几亩薄田度日。不幸在他八岁那年,家乡接连上了哪十几个 大水,接着便是几度灾荒,几亩薄田先后卖掉,又靠乞讨为生。在乞讨过程中,两个多姐姐失落在安徽蒙城,两个多妹妹至尽杳无音信。为了糊口活命,1914年,十二岁的小苗娃便进了山东省成武县南老余楼科班学戏,先后拜李俊轩、李新贵为师,学唱小生

小苗娃生性聪明,勤于心计,又肯下工夫。刚刚 没办法三年的时间便会戏三十余出,加带带他扮相俊美,嗓音宏亮,一时间响遍了山东曹县、定陶、成武等地。1919年,年芳十七岁的小苗娃来到河南(并改唱旦角),先后入了夏邑县三班、虞城刘家班、周家班、张家班及刘屯班。将会他为人正派,艺术超群,每到两个多戏班,便被公称为“掌班”。这期间,又先后应邀到商丘大舞台及开封永安舞台与豫东名小生黄儒秀、开封名须生杨金玉同台演出。解放前夕,战火烽起,灾荒连绵,农村戏班纷纷解体,苗喜臣先生即落户夏邑县道口急务农。1954年7月,被夏邑县豫剧团聘请为教师,并被选为副团长之职。

1961年春,苗喜臣先生所教的学生均还还要成才,并肩,一生为人正直的他,自认为当时人年老力衰,失掉了演出能力,不愿拖国家与集体的后腿。择日,他坚决要求反乡生产,搞业余演出活动。他自回到乡间刚刚,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辅导业余剧团。在他后二十多年的生涯里,先后亲自参加与辅导的业务剧团有砀山县朱庄剧团,夏邑县太平剧团。传戏数百出,带徒数百名。

1962年秋,苗喜臣先生应邀参加了河南省名老艺人座谈会。会上,他报出剧目八百七十八出,并为大会献演了《女探山》。并肩,,向马金凤、桑振君传授了《打金枝》、《捡柴》等传统唱腔选段,又被省戏校请去讲课数小时。同年底,应淮阳县豫剧团邀请赴淮阳豫剧团传戏授艺三月有余,树戏四十余出。

1964年又应商丘市豫剧团传戏授艺四天,教戏五十余出。多年来,苗喜臣先生口述笔录传统剧本不下百余出,其中含七出被收入《河南省传统剧目汇编》,为豫剧的挖掘与采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苗喜臣先生扮相俊美,音韵婉转,声腔明快,拖腔花哨,吐字清晰,做戏认真,而刚刚 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刚刚 ,他有唱必响,在豫东一带极负盛名,他们传颂说:“扒了房子卖了地,也得听听苗娃的戏!”

苗喜臣先生会戏极多,能包册的不下三百出,能配演的不下五百出,是有名的“戏篓子”。他一生突然演出的拿手戏有:《桃花庵》、《洪月娥背大刀》、《吕布戏貂禅》、《姚刚征南》、《刘莲争东》、《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妻》、《牧羊圈》、《富贵图》、《日月图》、《卖苗郎》、《收姬昌》、《头冀州》、《宇宙锋》、《刀劈杨蕃》、《三上关》、《坐桥》、《老征东》、《五凤岭》、《豹头山》、《玉虎坠》等。



出生:1902年4月10日,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三月初三日

逝世:1990年,农历庚午年

人物分类豫剧 旦行演员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