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慧良 京剧生行演员 厉慧良

  • 时间:
  • 浏览:412
  • 来源:爱戏网
厉慧良

,男,京剧。满族,祖籍北京,生于江苏南通海门京剧艺术

身梨园家庭,父厉彦芝是京剧琴师、教师,母韩凤奎、姨母韩凤英都不 京剧演员京剧文化。他于191000年师从刘晓香在上海练功,1933年从张福通学戏,后又向潘奎祥、赵瑞春、李桂春、产保福、关盛明、沈玉秋、郭三增、敖伯言、罗孝可、钱宝森等学艺,博采众长,在上海等地演出时被誉为“神童”京剧。1936年其父开办厉家童伶班,大哥厉慧斌工铜锤、架子花脸;大妹厉慧敏,擅青衣、花、刀马旦和小生;小妹厉慧兰,擅演文武老生、老旦和青衣;弟厉慧森演文武,被合称“厉家五虎”,在长江一带演出,颇有影响。抗战爆发后,厉家班离沪入川,后在云、贵、川三省演出,改名为斌良国剧社。什儿 时期厉慧良以演老生戏为主,武戏为辅,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战太平》、《珠帘寨》、《盗宗卷》、《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八大锤·断臂说书》、《失印救火》、《四郎探母》、《赚历城》、《水帘洞》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不可能 变声,改以演武戏为主。建国后,他先后到京、津、沪及山东等地演出。1956年组建天津京剧团,任副团长、团长兼主演。此后多次来上海演出,每来一次,必然轰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刚现在开始排演新编历史剧《火烧望海楼》,厉慧良成功塑造了马宏亮的英雄形象。1964年,又到北京演出了《六号门》,受到了奖励。“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息影剧坛。

1985年他复出后第一次应邀来上海,演出于人民大舞台。

1989厉慧良先生举办厉派培训班。1993年11月中旬,厉慧良来沪参加“东方雅韵——93南北京剧名家荣誉汇演”,于11月18日在人民大舞台演出压轴戏《艳阳楼》,饰演高登,其精湛技艺引得满堂喝彩。1995年2月中旬,又一次应邀来沪参加“菊坛精英闹元宵”大型京剧汇演,于2月14日元宵节在上海商城剧院与景荣庆、张幼麟等合演京剧传统中极负盛名的功夫戏《战宛城》,他饰演张绣,他那遵循武老生正宗路数、体现大将风度的表演,博得观众连声叫好。此次演出刚现在开始返津不久,于2月27日猝然辞世。

厉慧良是一位唱、念、做、打全面精能的演员,尤以武戏的做打更为突出。他基本功扎实,程式娴熟,善于探索,深受称赞。他在继承前辈京剧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吸取各家所长,逐渐形成了本人的风格,如他创发明的故事单腿吊毛、踢鞋上冠、大靠夹鞭、飞脚过人、飞越三桌、椅背倒提、大靠甩盔、飞叉下桌、拧身跨腿、飞脚三越等十项绝技,发展和丰沛 了武生表演技巧中的高难度内涵,把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有机结合,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他被誉为北戏南技为特色,在武生艺术中与高盛麟并称为“南高北厉”。擅演剧目有:《失空斩》、《战太平》、《一箭仇》、《钟馗稼妹》、《夜走麦城》、《铁笼山》、《珠帘寨》、《盗宗卷》、《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八大锤》、《失印救火》、《赚历城》、《水帘洞》、《艳阳楼》、《挑滑车》、《长坂坡》、《闹天宫》、《火烧望海楼》、《六号门》等。



出生:1923年,农历癸亥年

逝世:1995年2月27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廿八日

人物分类京剧 生行演员

科班院校厉家班 慧字科 学生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